「……」衛君孺深吸一口氣。
算了,先一點點掰,不能一蹴而就。
不得不說,劉徹的這一招外加衛君孺的這一頓勸說,效果還是持續了小半個月,讓光祿寺與其一起辦公的官吏一時有些不適應。
只要不是當事人,他們作為旁觀者,看東方朔與他人辯駁調侃時,還是有許多樂子看的,現在本人一下子改了性子,光祿寺瞬間安靜了不少,有些不適應。
還有,為什麼東方朔現在隨身帶著一卷竹簡,與人說吵興頭上時,動不動戛然而止,只顧在竹簡上寫字。
等傳到劉瑤耳朵里,東方朔已經是要改換門庭,要當史官。
劉瑤:……
不過說起史官,她似乎忽略了未來漢武帝時期最有名、最偉大的史官——司馬遷。
她怎麼一直沒聽說過。
聽說司馬遷是子承父業,他爹是太史令,也是史官。
劉瑤詢問現任太史令是誰,子燕前去打聽,一聽是司馬談,劉瑤眼前一亮,找對人了。
至於司馬遷,子燕也打聽了,司馬談有一子,名司馬遷,今年十二歲。
打聽了人,劉瑤也就不管了,人家太史公今年才十二歲,她才四歲,都是小孩。
嗯,既然太史公比她年歲大,等見到了,自己一定要利用自己的優勢。
不過,劉瑤還是讓人給司馬談送了一箱子丹陽紙。
衛少兒到達丹陽後,工坊創辦順利,一開始時,工坊日產只有三千份紙,後來在生產時不斷改進工藝,到了今年已經能日產一萬份,原先供應長安尚且不足夠,現在已經能賣往漢中、膠東、中山等地。
一萬份看著少,但是已經是長安造紙署效率的十倍,要不是有丹陽工坊的效率在那裡擺著,造紙署一開始日產只有三百份,連皇宮的消耗都承擔不了。
而且造紙署的質量居然打不過丹陽工坊的,因為這事,一開始衛少兒還被人彈劾了,說她藏著掖著,事後則是證明是造紙署在材料、工序上偷懶,知道真相後,劉徹當時臉黑如墨。
當即給造紙署下了命令,不求你們產量超過丹陽工坊,但是質量、工藝也要擔得起皇家造紙署的名聲吧,如果做不到,直接撤銷衙門,反正丹陽造紙工坊也有他的三成。
造紙署經過訓斥,也不再擺爛,終於肯老老實實地造紙了,喊出口號,要造出比丹陽紙更好的紙。
……
司馬談沒想到會收到劉瑤送的紙,他疑惑地看向送東西的子燕,「這位女官,這些紙確定是長公主……送給在下的?」
丹陽紙問世後,他確定日後文字的載體必定會從竹簡上挪到紙上,只不過目前丹陽紙價格有些昂貴,他有些捨不得。
面前整整一箱子,價值不用說。
子燕笑道:「長公主說,她十分敬佩寫史的太史令,希望太史令能用紙記錄下更多的學問與歷史。」
「這……長公主有心了。司馬談不會辜負公主所念。」司馬談對傳說中那位早慧的長公主有了更多的認識。
司馬談將箱子帶回家,司馬遷看到如此多的紙,頓時驚駭,連忙跑去內屋,「阿母,阿父買了好多紙,你快看看錢還在嗎?」
丹陽紙市面上一刀紙價錢根據品質不同在二百錢到一千錢之間,足足是五石米的區間價格。
他們司馬家雖然家境殷實些,但是也沒有豪奢到買這麼多紙。
一箱子紙粗略統計,阿父至少將他們半年的口糧給省了。
司馬談來不及攔著兒子,就見他一遍呼喊,一邊進了裡屋,然後聽到裡面一陣翻箱倒櫃聲音。
他頓時扶額頭疼,解釋道:「這些不是我買的,是別人送的。」
聽到聲音,司馬遷探出頭,半信半疑,「真的?阿父不騙人?」
司馬談:「我騙你幹什麼?」
裡屋的司馬夫人出來,笑道:「錢沒少。」
司馬遷浮誇地拍了拍胸膛,「那就好,那就好。」
司馬談一頭黑線,看著面前的兒子,已經十二歲了,雖然讀了不少書,但是性格還是有些活潑,再想想給他送紙的四歲長公主。
他更為心塞,嘆了一口氣,「這是陛下的長公主送給我的。」
司馬遷眼珠子轉了轉,「只是送?什麼都沒有要求?」
司馬夫人也眼含詢問。
司馬談沒好氣道:「長公主今年還沒滿四歲,她有什麼要求,只是聽說我是史官,所以送了紙。」<="<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