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不是年紀小,就是長的普通,或者有幾分病態。
方老二過去,也犯了心軟的毛病,買了一對兒染了風寒的小姐妹,還有三個八九歲的。
連牙婆都說這樣的孩子沒什麼大用,只能浪費糧食養著。
方老二就道,買回家拾掇莊園的院子,也不是大活計。
眾人就知道,方家實際是想多救幾個小姑娘了。
就是牙婆都偷偷囑咐小姑娘們,遇到好人了,一定珍惜。
九個小姑娘一同住進了百瑞院,同陳武三家一個鍋里吃飯。
有病的喝藥,沒病的多吃飯,幾日功夫就恢復了幾分精神。
沒人打罵,朱嫂子和朱紅,陳安媳婦兒等也是和氣的,沒少給他們講主家的好,慢慢,小姑娘們就越發活泛了。
延續花一他們的取名習慣,九個小姑娘,也得了新名字,朵一到朵九。
陳老夫人那裡不需要,魏先生的一枝春和孫老先生的玉容院兒,就分給了朵一和朵二。
平日幫忙端個飯菜,打掃衛生和洗衣衫之類。
其餘從朵三到朵九,也是一人負責一個院子。
花期時候忙碌,隨時互相支援。
這般忙下來,安排妥當,天上也落了雪。
而大半流民也被安排去修了水渠,一日兩餐,吃不飽也餓不死。
當然幹活兒也可以磨磨洋工,縣衙的意思很簡單,有活干,別鬧事。
城裡的大戶人家「響應」縣令的號召,你家修個院子,我家挖個池塘,也是幫忙分擔了一些。
百姓們更是捐了不少襖褲,後期不夠用,縣衙出了一點兒銀子,半買半送了一批。
這般勉強算是把所有流民都穿暖了,老弱病殘冬日在廟裡的大炕上,也不至於凍死。
天災之下,活命就好,沒人奢望更多。
天氣一日比一日冷,眼見冬月盡了,就進了臘月。
往年這個時候,正是熱鬧,家家戶戶都要進城買年貨兒。
再窮的人家也要給閨女扯二尺花布,給老人買包點心,給孩子買半斤芝麻糖。
可惜,今年因為城裡城外隨時可見的流民,因為家裡頓頓紅薯土豆,讓所有人都有些發蔫。
沒心思準備過年,也捨不得那個銀錢。
方家倒是不缺銀子,也有足夠的糧食,但這樣的大環境,總不好太出格。
村里大半人家因為春日的流言,還有方家明里暗裡多囑咐,都是沒少種紅薯和土豆,也存了一些糧食。
但也有人家過日子懶散,不上心,該幹活的時候不幹活兒,這時候就徹底傻眼了。
先前還好,這個月已經有八九家來方家大院兒借糧食了。
方老漢雖然看不長這樣的懶貨,到底不能看著他們餓死。
於是,一家二十斤苞谷面,約定明年秋日還。
村里人知道,私下也是沒少說閒話兒。
這幾家人知道丟了臉面,但餓肚子比丟臉更可怕。
小雪又下了兩場,大年就到了。
方家今年最不缺的就是雞了,雞架里,下蛋母雞九百隻,不下蛋只吃飯的公雞還有三百隻呢。
小年開始,莊園裡就一直在殺雞。
方圓兒特意囑咐把雞毛留了下來,預備給家裡人做些輕便的羽絨衣褲。
花一和朵一等丫頭小子都來幫忙,莊園裡是「血流成河」。
二百褪好毛兒小公雞被沾了冷水,凍得晶瑩剔透,這般防風乾。
即便隔了一個月,下鍋燉一燉還是同剛殺過的一樣新鮮。
方圓兒給自己留了一些,其餘,花一幾個一人一隻拎回家裡做年禮,百瑞院子的大灶也分了十隻。
陳家,孫家,魏先生,王家劉家,也都是兩隻走禮。
這般就去掉了一百隻左右,剩下一百隻,村老們家裡送一隻,其餘就都送去了破廟。
捐給流民們,讓他們也過年吃口肉。
順帶還送了五百斤糧食。
當然,這些東西要堆在廟裡的大殿上,供過佛祖,才能拿去下鍋兒。
城裡有人聽了消息,也是陸續又送了一些吃用之物過來。
流民們都歡喜壞了,歇工兩日,嗅著大鍋里的肉香,即便身在異鄉,心裡也好過一些。
第一百一十七章 方玉離家
天氣一直是個奇怪的東西,年前年後,其實就差了一個夜晚。
但大年三十就歸屬於寒冬臘月,而正月初一就代表了走向春暖花開。
好似跨過大年夜,一切都突然多了幾分生機。
雖然天上依舊時不時落場小雪,但人人都覺得沒有那麼冷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