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錢尚書果真已經開始告知一頭霧水的明尚書:「方才陝西那邊八百里加急送來了戰報,托俞老的福,我卻是先看見的那個。——韃靼三王子集齊三萬兵馬繞道欲取渭南,卻不料裴世子灑出的斥候早得了消息,便中了他的埋伏,又有榆林萬總兵從後夾擊掠戰,兩部合力,不僅擊潰了其兵馬,裴世子還生擒了那三王子。明大人,你得了一個好女婿啊!」
明尚書聽著,又是驚訝,眉宇間又不自覺帶了一絲喜氣,行走的步伐都快了些許,深深為裴鉞高興的同時,心中已經開始尋找過往案例,以備著在皇帝提出什麼想法時能及時提出章程。
說話間,兩人已經到了御書房。
閣臣們果然已經集聚此處,明尚書也是在這裡重新看了一遍戰報,才知道了更多內情。
重臣們默默看著戰報想像著當時的情況,還有餘力感慨一下裴鉞不知從哪招的這人寫的摺子,上來便先自陳罪過:沒有在戰事剛起時向京城報信實在是因為戰機不可貽誤,況且當時還在戰中,怕戰報被敵人截獲走露消息,這才在告一段落後才令人傳信。
明尚書一看這一段,便在心中默念一句裴鉞滑頭。照著戰報中所寫,離雙方交戰到現在還不到一個月,算上送信的功夫,才一個月出頭,已經有如此大捷,就這樣還要先請罪,當真是不給人一絲挑毛病的機會。
接著往下看便是戰報,亦是深諳向上報告該有的策略,報告裡該簡略的簡略,該詳實的詳實,讓看了一天摺子,苦於在各種辭藻中尋找真實情況的閣老們覺得如同在三伏天喝了碗冰水似的,怎麼看怎麼順暢,如同看了一封文筆上佳的戰事小說似的,看完便知道這場仗到底是如何打贏的,甚至有種自己上也能親自指揮大軍作戰的錯覺。
待看完詳細戰報,就更能理解陛下為何這樣急切,絲毫不掩飾對裴鉞的滿意之情,那邊戰事恐怕還在掃尾,這邊已經迫不及待召集內閣集議嘉獎之事。確切地說,對裴鉞的嘉獎之事,誰讓眾人一看便知此戰首功在於裴鉞呢?
——雖沒人敢往陛下身上扯,但去歲邊境生亂,丟了大人的將領還是個得過陛下讚賞的,跟陛下見面多些的都能察覺到他從那以後心中總有些不舒服。
如今出了裴鉞這個出身名門,之前還沒當過差就被安排到金吾衛,又備受看重,可以說是從頭到尾一手被陛下提拔起來,偏又這樣爭氣的將領,就好像他之前疑似有識人不明情況的陰影被一掃而空,陛下又成了那個能夠慧眼識英才,不拘一格提拔人的陛下。
想到此處,又明知正管這些的禮部尚書是裴鉞的岳父,都有人開始擔憂陛下會不會在情緒激盪和明尚書不阻攔之下一股腦給出些不合規矩的封賞。
事實證明,皇帝雖然情緒激動,對裴鉞亦是欣賞之情滿溢,但也還沒有到了頭腦被沖昏的地步,見眾人看了戰報,了解了情況,哈哈一笑,指著明尚書道:「裴鉞立下這樣大功,又生擒了韃靼的三王子,朕已決意讓他回京獻俘,這儀式就由你來操辦吧,翻翻以往的規矩,可不要太簡陋了,有失朝廷體面。」
明尚書微微躬身:「太祖時也曾有大將回京獻俘,儀式如何禮部還留存有記檔,臣就命人參照那時規制,定然不負聖上所託。」
皇帝點點頭:「太祖時國朝剛立,各方面都不富裕,參照規制就罷了,若有以此時眼光看著太寒酸的東西,你就自己斟酌著改了吧。」
明尚書再度躬身領命。
一旁等候著的幾位尚書不由側目,戶部錢尚書更是不由暗道:就是因為國朝初立時不富裕,又有打了勝仗安撫民心的需求,那獻俘儀式除了用的東西不算太好,各項禮儀恐怕都是頂格或者接近頂格的了。這又得了能自行改用品的允許,那場面還不得被搞得盛大無比?
看來聖上還是對裴家人信任有加啊。倒是現下的定國公,可憐得很,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個透明人,竟沒一個人想到他似的。
做給世人看彰顯國力的儀式商議結束,緊接著就是對裴鉞個人的封賞事宜,耳邊聽著同僚們的提議及聖上的答覆,錢尚書不由無語:這半晌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到定國公半個字,這還是裴鉞的親生父親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