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點評菜,最後還是繞回到人了……就像我們做的是《名廚錄》,而不是《名菜譜》。」
「一直有個笑話,說外國做菜都是幾克幾克,中餐做菜都是適量、少許。」
「中餐是最依賴廚師的……哪怕是一模一樣的菜譜,不同的廚師做出來,都會有細微的差別。」
「陳苒這位廚師最強的一點在於,你從她的菜裡頭,嘗不到一絲功利味。」
常念嘆口氣,而這種功利味她從其他廚師的菜里,嘗到的太多太多了。
「不光是這道拔絲紅薯,你們再看看這個雙絕燒雞,還有這個椒鹽肘子。每一道菜,都是用最合適的技法來做,絕對不帶任何一點噱頭。」
「嘗嘗吧,如果不出意外,再過十年二十年,這就是名廚錄上的天榜廚師了。」
王釗山忍不住看了常念一眼。
他對陳苒的評價很高,但是也沒敢想天榜!
能上《名廚錄》天榜的那都是什麼廚師啊,陳家老爺子陳雲從搞出那麼大的事業來,也不過才天榜第十一。
常念這位做過幾次國宴的女廚師,《名廚錄》的總監,一手全素宴得到過國外元首稱讚的,也才排天榜第六。
這一桌上了三次的拔絲紅薯,立刻又空盤了。
剛開始吃的時候,大家只是覺得好吃,可是聽了常念的點評之後,這點好吃又具象化了。
在座的食客,很多都是從一開始就追著陳苒的獅子頭跑的,對這一點體會得更深。
有幾個大廚會研究中式炸雞和小炸魚這種東西?怕也就只有陳苒了。
「而且,我感覺陳廚師好像很執著於傳統中餐,很多技法都是比較老式的。」
「確實,她到處打工,也是跟她們家那位陳廚神學的。」
「之前的那幾道炸貨,總感覺是刻意在跟滿大街的韓式炸雞對抗似的……不過,確實還是咱們老祖宗的東西香,我現在吃外面的炸雞總感覺味上缺點什麼。」
剛剛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這會兒被常念點評一番,借著她的點評,才又上過菜的席面又被吃得乾乾淨淨。
「吃得真爽啊……以後等陳苒開店的那一天,我一定要把她家店當食堂用,一天吃三頓!」
「行了吧,還一天三頓?你想想到時候得多少人排隊?」
一行人吃得差不多了,大家開始有點好奇,常念女士對陳苒的評價這麼高,到底給她排到名廚錄多少名呢?
「這點就不劇透了,大家有機會去看新一期的《名廚錄》吧,順便也給我們帶帶銷量。」
《名廚錄》有自己的官方網站,也有屬於網站的期刊。
不過,一直以來,這份中餐廚師的官方排名都比較缺乏營銷。圈內的廚師基本上都知道,也都會看,但是普通食客卻對此知之甚少。
倒是國外引進的米其琳體系,在國內大行其道。
因此,這份期刊甚至連固定的發行日期也沒有,一般都是在有廚師的排名更新的時候,才會重新刊發。
除了標準排名之外,通常還會有一些對新廚師的介紹,以及對該廚師所在餐館的探訪。
這讓《名廚錄》更像是一份小圈子裡的會刊,而非面向普羅大眾。能知道這份《名廚錄》的,基本上都是圈內資格很深的老餮。
那種為了吃某位廚師新菜,能直接坐飛機去預定的那種。他們關注《名廚錄》的微博,就是為了更快地知道美食界的動向。
而《名廚錄》的官方微博,也已經足足四個月沒更新了。
上次更新,還是慶祝三位廚師從人榜前進了地榜。時隔四個月,下面的評論已經一萬多條了。
不過,大多數評論都是在灌水。
「常念女士最近是不是又被請去做素齋了啊,到底有沒有在認真發掘新廚師啊?」
「樓上,開玩笑也注意適度啊。常念女士終身未婚,可以說一生都獻給了中餐事業,別的可以質疑,她的專業程度是不能質疑的。」
「現在這個環境,大家都去賺快錢了。前段時間米其琳公布了三星中餐館,好傢夥,我去吃了一家,居然是搞鐵板燒的,厲害了。」
「那當然,鐵板燒你吃一次多少錢?又能拍視頻打卡賺流量的。」
「叫我說,三星米其琳不如地榜廚師一個菜。當然,能吃天榜的更好了……」
對很多老餮來說,《名廚錄》官方微博,算是一個有點小眾的交流場所。以廚師為主的評選方式,就決定了這裡是有一定門檻的。
只不過,今天註定是個特殊的日子。大家正在愉快地發評論交流的時候,突然,官微發新視頻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