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羊皮紙奢侈……也是因為太奢侈了,抄寫在羊皮紙上的文字如果錯了,也極少會換新的羊皮紙。一般都是刮掉重寫——如果擔心刮破,就用修改符號。
有些也確實在修改的過程中刮破了羊皮紙,但即使是這樣,破了的羊皮紙也很多沒有被拋棄。看一些此時的書籍就知道了,刮破的羊皮紙會先用縫紉線『鎖邊』,防止破口越來越大。如果有心,還會圍繞破口畫裝飾性圖案,也算是一種『裝飾藝術』了。
相比起這樣的皮紙,哪怕是高檔紙張也算便宜了。
不過路易莎覺得這還不夠,她要做印刷業就需要更便宜的紙張,更何況書寫用紙如果更便宜,對知識的傳播也是好事一樁。作為發明造紙術的華夏人,就像對印刷術有執念一樣,改進造紙術也屬於路易莎能做就一定會順手完成的事。
所以當造紙工匠到位後,路易莎特別去看了此時西方的造紙工藝流程——路易莎下達命令後,一個多月時間到現在搜尋到了十幾個參與過造紙的工匠。只是因為此時造紙工藝複雜、工序較多,一個工匠並不負責所有工序,所以到這個時候才能支撐起全流程造紙。
「殿下,您看,這就是漚好的麻料……這得花很長時間,所以我們這裡並沒有自己漚,而是先購買了一批已經漚好的。」造紙工匠中的領頭人很有些見識,他原本也是為羅蘭西的貴族服務的,面對路易莎表現還算鎮定。相比起他,其他工匠已經不知道手腳往哪裡放了。
路易莎在原材料上也沒有太多想法,所以這個時候看不到漚麻也沒有『遺憾』,點了點頭就去看下一道『打漿』工序了。
打漿這道工序主要就是搗壓,和磨坊舂麥有相似之處,所以很自然地就用了水利,基本只是對磨坊的機器做了一點點修改——甚至比磨坊用的機器更簡單,畢竟舂麥、磨麵比起打漿是更精細的工作來著。
打漿這道工序可以讓漚麻過後的原材料纖維更加破碎,甚至纖維化為『纖維素纖維』。
『哆——哆——』聲里,路易莎就看到工匠在搗杵抬起時迅速調整了一下麻料的位置,然後抽出手。這個過程要持續一段時間,最後原材料的麻料會成為一個緊實的餅狀。
這個『餅』之後則會被送去清洗,這既是為了漂白,也是為了讓原料重新液化,方便之後『抄紙』——抄紙這一步對華夏人來說就熟悉了,這也是平常看古法造紙相關視頻時的代表畫面,工匠用帶網木框從漂浮著紙漿的池子裡『撈』,直到紙漿均勻的、薄薄的鋪在了網子上,就一口氣抬起。
然後路易莎就看到專門的鋪紙匠,他們負責將網子上的紙漿完整地倒在鋪好的氈布上,一層氈布一層紙——等等,看到這裡,路易莎總算發現了可以改進的地方(其實打漿那一步也可以改,打漿機明顯有進步的空間,只是那得吩咐機械師去做,路易莎的『記憶』這次是幫不上忙了)。
她上輩子看過的古法造紙流程,鋪紙匠這一步可不是這樣做的,根本不需要濕紙和氈布交疊,是直接一張紙摞著另一張紙的。而之所以這樣做,之後還能絲滑揭開,而不會紙張粘在一起,就在於事先在紙漿里放了『紙藥』。
『紙藥』這個東西其實就是植物粘液,在紙漿中加入,倒是有點兒像把『施膠』這道工序提前了。雖然沒有紙張成型後施膠那麼好效果,卻省事的多,對紙張質量的提升也足夠了——華夏軟筆書法是主流,雖然對紙張光滑有要求,卻不像硬筆那麼高。
至於說鋪紙時降低了鋪紙匠的工作難度,還省了氈布相隔,屬於是順帶的。甚至說不定加入紙藥,對後續『剝紙』這道工序的影響還要更大一些。
鋪紙壘到一定高度後就要『壓紙』,簡單來說就是擠出紙張里的水分。因為氈布的存在,一次能壓的紙張數就會少很多,也需要更大的重量才能壓好。如果是加入了紙藥,不需要氈布的一摞紙,用重物壓紙都行,只不過時間會長一些,得過夜而已。而沒有紙藥加入,隔著氈布的一摞紙,就得上專門的壓紙機了。
這種壓紙機和壓榨葡萄的機器差不多,但要大不少,力量也更足,能產生超過30噸的壓力。
一般來說,水分越少,剝紙越容易(剝紙就是將紙分成一張張的)。這一點上帶著氈布的紙張可不如緊緊壓在一起的純粹『一摞紙』。更何況,紙藥的存在本身就讓紙張與紙張不容易粘黏,這可謂是極大減輕了剝紙匠的工作難度。
第244章 穿越中世紀244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