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十萬鎊的收益這很驚人,不過這也算意料之中了。這年頭海貿風險巨大, 遠程海貿就更是這樣了(比大航海時代安全一些,畢竟那時候是遠洋航行,一路都沒什麼補給停靠的,不像現在基本是沿陸地通航,可即使如此,風險也很大了),如果不是財帛動人心,大家也不會做這個了。
再者說了,十萬鎊對普通貴族,甚至布魯多伯爵那樣的大諸侯,或許是很多。可對王室,還是瓦松這樣強大王國的王室,就沒那麼多了,兩年才完成的一次貿易,收益也沒有在年收入上占壓倒性數字——以現代人的眼光,一個人力占比不高項目,收入卻占國家收入這麼高,已經很驚人了,但在封建社會,這卻不是什麼稀奇事。
封建社會的經濟模式就決定了,財源可能是單一而極端的。日常的農牧業只能維持多數國民生存(這方面收到的稅,用在維持治理都不夠),真正要暴富,讓經營一個國家有錢可賺,得單開項目。華夏如鹽稅,西方如海貿,都可以是經濟支柱,真正讓統治者有錢可花。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一趟才這麼些錢,而且還是航程順利才有的結果,其實也不怎麼樣——這也是沒辦法了,如今的東西方商道歸阿拉伯人在近東控制,大頭都被他們賺了。瓦松王室這邊能組織起一個船隊,都算是瓦松一直和阿拉伯人維持良好關係的結果了。
基本上,販賣到東方去的貨物,都是在瓦松南部港口裝船。航行到中東,然後要經過一段陸路運輸,抵達阿拉伯人的港口,這才能開始遠東之旅。這時候,一般會賣一些歐洲的本土奢侈品,也會採購一些阿拉伯的好東西……
等到船隊回來,其實也是一樣的,先在阿拉伯人的地盤發賣掉大部分貨物。接手這些貨物的不見得都是阿拉伯人,也有很多特意等在那邊進貨的歐洲人。做船隊的不見得都有銷售網絡,所以與其承擔後續陸路運輸的成本和風險,不如就在那邊落袋為安了。
不過也有例外,一些體積小而價值大的奢侈品,又或者確定有銷售渠道的特定商品,船隊還是會用牲口運輸到地中海裝船送到歐洲本土的。而就是這些商品,其實在登岸後,在港口城市也賣了一部分了。
現在等著賣的一些商品,除了路易莎有心推出的瓷器,其實量非常少——不過那些基本就不是走量的商品!之所以要一路艱難運輸到西岱,就是因為那些商品輕巧,運輸不費什麼功夫,同時真就是只有貴族,還不是普通貴族能買!
而整個瓦松,有錢貴族最多的城市就是西岱了。
所以別看這些商品不多,價值卻可能非常驚人。因此路易莎預估,如果瓷器推廣順利,再加上這些奢侈品,這一趟的賺頭達到二十萬鎊的級別,倒也不是不可能——有這筆錢在手,路易莎和紀堯姆的手頭一下就能鬆快了。
當然,前提之一就是瓷器推廣順利,而路易莎對此還挺有信心的。她已經拿瓷器問過身邊的貴婦們了,普遍都很驚嘆,也很喜歡,說明這作為一種奢侈品,大家是吃這一套的。至於最後到底能到什麼高度,那是另一回事。
而等到路易莎的宮廷晚宴舉辦後,最後懸著的心也能放下了。宴會上不少人都對這種從未見過的餐具很是好奇,也有消息靈通人士知道,這是海貿而來的東方貨,很得王后喜歡。
既是王后喜歡,又是聽著就珍貴的海貿商品,大家自然只有覺得好的。更何況,真的使用後,也確實不錯——表面光潔無瑕,燭火的照耀下還散發著細膩的光澤,讓人想到翡翠、象牙等雕琢成的器皿,但又不完全一樣。
總之,透露著一股子高級,讓人看了就喜愛。甚至有一些參加宴會的貴族還偷偷將一些餐具藏在了身上,打算帶走。這種事發生在貴族身上感覺上特別low,但在古代歐洲還挺常見的,他們也不認為這是很嚴重的事。很多宴會主人看到客人窮,本就習慣將值錢的金銀餐具送他們的。
路易莎也早有預備,吩咐侍從告訴他們,拿出偷帶的餐具,離開的時候王后會送他們一件的。不是捨不得,主要是用來開宴會的餐具都是成套的,你偷一件、他偷一件的,最後餐具都不成套了,就很討厭。
而送的瓷器則是一個宣傳GG,參加宴會的人還是少,但他們有各自認識的人。得到王后宴會上贈送的瓷器後,他們回家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們展示、炫耀,這就一下影響幾何倍增了。而且能參加王后宮廷宴會的人,他們認識的人也不出差,都是瓷器這種外來奢侈品的潛在買家呢!
「這就是『瓷器』嗎?最近大家都在談論這個,果然名不虛傳啊。」說這話的是娶了路易莎遠房堂妹的盧卡斯。
雖然在瓦松王國的權力交接後,他家比過去安娜王太后時期受冷落不少。但到底騎牆騎得不錯,再加上有一樁此時看來不錯的聯姻,到底還是保存下來了。如今看著,估計風頭過去了,還有機會東山再起。不過就算這樣,當下王后舉辦的高規格王宮盛宴,是沒機會出席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