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紀女領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宮廷里主管蠟燭的小主管連忙說道:「夫人,今年的新蠟燭還沒送來,上一批採買的蜂蠟蠟燭里,特魯瓦蠟燭早就用完了。」

『特魯瓦蠟燭』顧名思義,就是產自特魯瓦的蜂蠟蠟燭了,說白了就是當初路易莎在特魯瓦時的私產。當初她弄出『朗氏蜂箱』,讓蜂農打理蜜蜂更加輕鬆,而且不用每次取蜜、取蠟都要殺死大量蜜蜂,增加了每年收蜜、收蠟的次數。

然後又繪製花粉地圖,提供花源資源給蜂農……這樣的革新之下,統籌了不少蜂農在手,於是就搞出了原材來來源穩定、且質優價廉的蠟燭工坊。

不過,真正讓她的蠟燭在同樣價格下能脫穎而出的,是三股棉繩鬆散擰成的蠟燭芯。

這樣的燭芯吸足了蠟油,燈芯是緩慢地、比較徹底地燃燒的。而且三股的線,隨著燃燒會自然散開,末端就這樣正好翹到了溫度最高、燃燒最完全的外焰層。這樣就能自己燒掉多餘的燭芯,而不需要人去剪燭花了。

當然,重點其實也不是剪燭花,此時有錢人才用蜂蠟蠟燭,都有僕人的,一般不用自己剪燭花。關鍵是,這樣的蠟燭要耐燒很多!

一般來說,要想蠟燭耐燒,就得勤剪燭花——蠟燭之所以要剪燭花,是因為燭芯大多編得很緊。這導致了蠟燭油吸不足,燒燈芯就燒得快而無法碳化,長此以往燭芯部分就越來越長。這個越來越長的燭芯就是『燭花』了,剪燭花就是把它剪得短一些。

它太長的話,燭焰也會擴大,融化超過所需的蠟,造成極大浪費……這就是不剪燭花,蠟燭極不耐用的原因。

可是,剪燭花再勤快也很難說百分百及時的,所以不需要剪燭花的蠟燭不僅省事兒,還會更耐燒!

這樣的優點,大家一開始還不知道,但時間長了,誰看不出來?所以『特魯瓦蠟燭』也就成了高級品,即使『出廠價』沒有比其他蜂蠟蠟燭高出,但過手後賣到外地就不同了。至於各個宮廷里,也是點名要特魯瓦蠟燭的。

蠟燭供貨商如果不能至少提供部分特魯瓦蠟燭,甚至可能丟掉宮廷供貨的美差!

宮廷里不缺人剪燭花,之所以看重特魯瓦蠟燭也不只是為了節省(實際上,經過一番加價後,特魯瓦蠟燭價格更高,也不節省了),但不用時不時有人剪燭花這一點確實在特定情況下很有優勢。

譬如餐桌上的燭台,用餐的時候時不時有個僕人插過來剪燭花,既擋光,又破壞氣氛——過去桌上的燭台蠟燭一般也是有人在桌邊的時候就不剪,任其燭芯越燒越長,不過這樣燭火就顯得沒那麼美觀了。

現在有了特魯瓦蠟燭,倒是不用忍受這種不美觀了。

「這種事我可不相信,今年的新蠟燭我知道還沒上市,可去年的特魯瓦蠟燭要說一點兒沒剩,那就是個笑話了。」索菲亞直截了當說道。

她雖然來西岱宮廷不久,但卻非常聰明,看透了這些宮廷運轉之事。宮廷里供應的最高級的東西,就沒有『沒有』的說法,留也要留一些備用。不然大人物要的時候沒有,這算誰的?

推脫了一會兒,最後小主管還是給索菲亞換了一些『特魯瓦蠟燭』。說到底,索菲亞是代表安娜王太后來的,她沒有發現問題也就算了。既然發現了問題,還說穿了,小主管也不可能不給她背後的安娜王太后面子。

是的,安娜王太后現在是大不如前了,但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算瓦松沒有這樣的俗語,但差不多意思的話是有的,道理大家都懂。

總之,國王陛下和王太后殿下之間的關係不怎麼好是一回事,這卻不是一個管蠟燭的小主管能夠能藉機生事的。

拿到了足質足量的蠟燭後,索菲亞才讓僕人挑起裝蠟燭的筐子,回到安娜王太后的寢宮這邊。這會兒還是王太后洗漱收拾的時間,寢宮這邊也忙,她回來後就先分好蠟燭——蜂蠟蠟燭質地比較硬,用細麻繩紮成一小捆一小捆,油燭相對柔軟,得用容器盛放……<="<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