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紀女領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得不承認, 此時的貴族女性中是『臥虎藏龍』、多才多藝的。或許是因為,她們學習也沒什麼實際用處,所以在有學習條件下, 反而能相對按照自己的喜好與志向來?反正就路易莎看到的,這時的貴族女性,哪怕是不怎麼識字,也往往能夠擺弄一兩樣樂器。

所以她要在侍女中組一個樂隊, 這事兒是很順利的。話說出去,很快就有年輕姑娘, 或者剛剛結婚的女士來報名——她們出身不俗, 人也出眾,在這個年紀大多是願意出風頭的。而且就算不為出風頭,誰又不想在王后面前露臉呢?

別管是為什麼,先被王后記住總是好的……這是不少路易莎做王后了,才到她身邊的侍女的想法。

說起來,如今路易莎身邊人實在是太多了, 早就不是她在特魯瓦時那樣,凡是來到她身邊的,別說是侍女了,就是女僕也一個一個都很熟悉……現在侍女們想要在王后面前爭得寵愛,作為在宮廷中立足的資本,這種程度的費心是必然的。

當然,也有人並無這樣想法,真的就是喜歡音樂, 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總之最後路易莎的侍女們組成了一個11人小樂隊——說是小型樂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按照路易莎的規劃, 分成了管樂樂器組、弦樂樂器組和打擊樂器組。其中管樂樂器組有笛手兩名、小號手一名,弦樂樂器組有小提琴手三名、菲德爾琴一名、琉特琴一名,豎琴一名,打擊樂器組就是鼓手一名,定音鼓手一名。

瑪蒂爾達在其中正是唯一的那名豎琴手。

另外,其他侍女、女官,甚至並非路易莎侍女、女官的宮廷女性,興致上來了參與排練與演出,那也未嘗不可。

樂隊以弦樂為主,而弦樂中小提琴手又獨占三席,這也不是路易莎偏心,而是此時的音樂風格和偏好就是這樣的。至少在貴族宮廷里,是以弦樂為重的。甚至有一種論調,說是小提琴、豎琴、琉特琴這些弦樂,聽的時候得洗耳恭聽,以一種莊重的態度欣賞呢!放在華夏,這大概就是『雅樂』了。

而在弦樂重,小提琴又是毋庸置疑的首位。這種樂器上格外有發言權,也是此時極大掌握音樂話語權的游吟詩人們都說了,小提琴的音色最為純美自然,聽小提琴音樂能夠治癒痛苦,得到心靈的寧靜。

當然了,現在的『小提琴』和後世的小提琴其實不是一個東西,只能說它是一類弦樂樂器的統稱。甚至不是所有小提琴都是弓子擦弦演奏,還有撥弦的。所以說是有3為小提琴手,實際她們手中的小提琴也不完全一樣,可以說是多樣性拉滿了。

還有,說實話在女士們之中,對弦樂的看重體現的更加明顯。如果說男士們還能推崇情感上更加激烈,甚至帶有戰爭氣息的小號聲、打擊樂聲,那女士們就一面倒地偏向弦樂了,最多再加上婉轉的笛子(此時的笛子都是木笛)。

在為小樂隊挑選樂手時,弦樂樂器整個組的競爭都是最激烈的,幾乎人人都能上手一兩件,甚至更多弦樂樂器。以至於經過挑選出來的樂手,在路易莎聽來真的很有水準了,並不比她平常聽過的一些吟遊詩人演奏差……要知道,人家可是專業的,靠這個吃飯的!

另外笛手也不少人,就是小號手和鼓手、定音鼓手,一開始都沒人報名的。還是之後弦樂樂器組選完了,笛手也選好了,其他人見沒有選擇了,才報名小號手、鼓手和定音鼓手。

說實話,水準都很堪憂,鼓手和定音鼓手完全是業餘的。按照她們所說,她們只是在家和家裡的兄弟姐妹演奏樂器、享受音樂時客串過鼓手,對此有一定了解。至於小號手則更糟糕,她其實從沒吹過小號。

其實所有報名參加小號手選拔的,就沒有一個吹過小號的。只不過小號手是樂隊中不可少的(至少路易莎這樣覺得,其實現在多的是純弦樂樂隊什麼的),一定要有,於是下面的人硬著頭皮選了一個出來。

至少她有管樂樂器的基礎,而且試吹時,她是一下就能吹響的人。幫忙選人的小號手見了,也說她是有天賦的……

所以事情就先這樣了,不會的話,之後再學就是了 ——反正不是她,樂隊其他人這段時間也要開始上課了。路易莎說是讓她們可以練習樂器打發無所事事的時間,那就不能讓她們沒有組織地瞎練,是給她們準備了老師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