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紀女領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紀堯姆也跪倒在軟墊上一起祈禱,不過他結束得比路易莎快,所以睜開眼轉頭,就看見路易莎依舊垂著頭、雙手在胸前合十進行祈禱。從他的角度可以看到她的髮辮精美而整潔,裙擺上的金色緞帶只是隨意展開,並沒有整理,也有多數人精心整理也沒有的曼妙飄逸。

紀堯姆的視線從頭到腳,最終又回到了路易莎的頭上……禮拜堂的光線不算明亮,這讓人臉上總是有些陰影,髮髻上裝飾的珠寶也顯不出華貴的色澤。但這對路易莎來所似乎恰恰好,一片陰影落在她潔白如空谷幽蘭的肌膚上,仿佛某種特殊的裝飾,有一種超常的美。至於珠寶黯淡,倒是更顯示出了她烏木般髮絲的細膩光澤。

紀堯姆很喜歡路易莎的長髮,尤其是它們披散下來的樣子,髮捲豐盈亮澤,抓在手中冰涼而順滑,就像是將一泓清泉或月光抓在手中。那是一種超出現實的體驗——只可惜,路易莎白天幾乎從不梳散開頭髮的髮型,大多是端莊優美的髮髻,又或者家常舒適的簡單髮辮。就只有晚上休息時,她才會散開頭髮。

這讓紀堯姆在可惜之餘,又有一種隱秘的滿足……這可是只有他能經常見到、觸摸到的美景呢!

路易莎如果知道紀堯姆的想法,大概會哭笑不得吧。她白天基本不散發,主要是為了頭髮好打理、保持清潔等務實原因啊——她按照此時女性常見的標準,留了披散下來能完全蓋住臀部的長髮,這樣長度的捲髮,又是那樣厚密,路易莎都不想像要披散著好看,需要多麼頻繁地打理。

捲髮一直是這樣的,想要看起來像美照里那樣毫不費力,往往是最需要在打理上費工夫的。

更不要說,如今雖然不是工業革命時期,空氣里都漂浮著煤灰,但要說城市的空氣有多麼清潔、環境有多麼乾淨,那也是沒有的。

路易莎又不想每天洗頭,那對她這種有人幫忙的『貴族』來說都很費事,再者也會增加受涼的風險……所以還是老老實實把頭髮梳起來吧。

完成了禮拜,路易莎和紀堯姆才手拉著手離開了禮拜堂,這會兒快到晚餐時間了,正好可以嘗嘗『多明哥修道院』的『修院菜』——就像華夏一些講究的寺廟、庵堂可能發展出精潔的素齋,孔府這樣的地方有孔府菜,鹽商聚集的城市也有鹽商菜……修道院在西方遍地開花的幾百年,當然也會發展出一套自己的飲食。

尤其是一些大型修道院,其『修院菜』是真的名聲在外的!講究的是食材簡單而新鮮,烹飪方式不奢侈但細緻,口味清新有品味……這說起來,是比較符合現代人口味的。而事實上,歷史上的修院菜也確實極大影響了宮廷,然後宮廷又影響民間,對飲食風尚的變化起到了引領作用。

路易莎也是比較習慣吃修院菜的,雖然這個『習慣』也只是相對來說,談不到喜歡。只能說,出門在外,跟著一起出門的廚師並不總是方便為她烹飪食物,如果不是長時間駐蹕在某地,是暫時落腳的話,她也只能習慣當地奉上的食物。

而相比起別的什麼城堡貴族、城市富商的廚師獻上的飲食,修院菜已經算是比較值得期待的了。

北方的修院菜和南部的修院菜不一樣,南部在飲食上更加開放,所以南部修道院雖然有『戒口』的意識,但除非是特殊的日子,多數時候修道士吃的和普通人沒什麼分別。也就是說,肉食或者別的什麼,他們都能吃,最多就是調味清淡講究許多。

而在洛特馬斯這樣的北方地區,修院菜更容易兩極分化——北方食肉傳統更加深厚,哪怕是一些需要齋戒的日子裡,他們也會想辦法給許多肉食辯護,以便符合教義地食用它們。

所以一方面,有的修道院會拼命和這種傳統做切割,日常飲食都像齋期一樣。另一方面,又有修道院對食材的包容達到了驚人的程度,齋期亦可以食用多種肉類,只明文禁止食用四足熱血動物而已。

路易莎不太確定『多明哥修道院』算哪一種,不過從這晚的招待來說,至少他們並未激進反對肉食。在這個並非齋戒的日子裡,路易莎吃到了雞肉、鵪鶉、小牛肉等多種肉類……不過味道最好的還是一道魚肉。

不愧是修道院,果然還是烹飪魚肉更有經驗吧!

而相比起食物,可能多明哥修道院奉上的飲料更讓路易莎印象深刻。雖然為了招待路易莎他們,端上了一瓶瓶長途運輸而來的葡萄酒,但一起被端到路易莎面前的還有啤酒、蘋果酒等酒水。這和西岱、布魯多等地,葡萄酒獨霸天下的局面完全不一樣。

這也沒辦法,誰讓北方沒法種植葡萄並釀造葡萄酒呢?沒法自產的話,就得從南方運輸進口了,這年頭運費本來就貴,葡萄酒這種沉重的液體商品只會更貴!

這就導致,在洛特馬斯,乃至整個澤布蘭,葡萄酒完全是貴族、高級神職人員、大富商的專享。其他人,哪怕是修道院裡的僧侶、教堂的普通神職人員,也只有一些儀式上,才有機會品嘗具有宗教意義的葡萄酒。

其他時候,則是用啤酒、蘋果酒代替葡萄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