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紀女領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大家一想也是,現在可不是做面子工程的時候,反而應該多賣賣慘才對……但轉過彎來再想,絲織業本來就挺慘的了,實話實說就行了。

這裡所謂的『慘』其實也是對比出來的,正如夏彭捷說的,要對比那些紅紅火火的毛紡織作坊——其實都不必對比最主流、能成為許多城市支柱產業的毛紡織業,對比新興的棉紡織業,那都是多有不如的!

自從本土種植起了不少棉花,棉布也備受體面人青睞後,棉紡織發展可是很快的。

在這一點上,阿烏尼奧似乎格外有發言權,因為這就是一座紡織業相當發達的城市!不僅僅毛紡織的基礎深厚,出產優質的毛呢布料。棉紡織也發展不俗,如今紡織行會裡,棉紡織業從業者都獨立出去了!

這樣看起來,阿烏尼奧會成為瓦松第一個發展絲織業的城市,也不是沒理由的。這座城的紡織業傳統深厚,毛紡織、棉紡織都卷得飛起。這種情況下,一些紡織商人求變,轉向還是一片藍海的絲織業,更像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

當然,阿烏尼奧優越的地理位置也功不可沒就是了——阿烏尼奧地處瓦松南部,不比布魯多算是個區域性『十字路口』,它算是『三岔路口』吧。北上可以進入瓦松腹地,東邊則是羅蘭西,西邊還通伊比利亞。

這不是地形上單純的相對位置,而是真的有繁忙的商道這樣走的!而如果南下不遠的港口城市馬薩利亞,就能走海路連通羅蘭西和伊比利亞半島。算下來是具有海陸雙重屬性的三岔口!

這樣的地理位置條件,讓阿烏尼奧很容易進口原料,也很容易出售貨物。腦子活絡的人想到去搞絲織業,也很難說不是見多識廣的前提下,自然就想到了。而且真要說的話,當初能搞到羅蘭西的二手絲織機也是因為有商路通著,不然真當誰都能有這個門路麼?

就這樣,在夏彭捷等絲織業商人不需要做什麼準備,路易莎又講究效率的情況下,遞話的第二天路易莎就去了夏彭捷的絲織工坊。

說實話,看到絲織工坊的路易莎雖然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但看到現實情況還是覺得有些失望——她此前參觀過普羅萬最大的毛紡織作坊,普羅萬的毛紡織業也是出名的,然而就是這樣,普羅萬的毛紡織工坊在路易莎看來也太小了!

幾十張織機而已……雖然當時毛紡織工坊的工坊主也給路易莎解釋過,他們工坊還和不少織工有合作。那些織工有自己的紡織機,都是由工坊供給原料,在家紡織,然後由工坊計件收購的。但是,路易莎還是覺得『小』!

知名的紡織之都普羅萬,最大的紡織工坊,就這,就這!?這一年能有多少產量?總是不由自主對比後世大工廠生產的路易莎,看到量少而慢吞吞的織機,就容易這樣著急。再然後才想起來,這是工業革命前的世界呢!

所以工業革命才是偉大的,流水一樣淌出大量紡織品的工廠,完全改變了舊世界的生產力水平!

之前路易莎為普羅萬的毛紡織工坊失望,現在絲織工坊這邊卻是連普羅萬的毛紡織工坊都遠遠比不上了。阿烏尼奧最大的絲織工坊,也應該是瓦松最大的絲織工坊,總共也只有二十來台織機。而且路易莎很容易想到,絲織工坊應該沒有像毛紡織工坊那樣,和在家工作的織工合作。

因為絲織太『小眾』了,小眾到只有夏彭捷這樣有資本的商人才能引進、生產,普通工人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絲織織機,不懂絲織的技術。這樣一來,個體戶織工就沒有生長的土壤了,只能是成為了夏彭捷這樣絲織商人的僱工,才能接觸、學習絲織。

路易莎仔細看了看織工是如何織布的,那些從東方進口來的一束束生絲,或許是經過了紡紗女的加工,反正工坊里看到的都是成品紗線了,可以直接用來織綢——其實仔細看也沒什麼用,紗線沒什麼特別的,木製為主的織機也看不出什麼特別來。

路易莎作為華夏人,雖然是對絲綢有很深的感情和親近感,但她對絲綢紡織的部分不甚了解。不知道各種不同的綢子是怎麼織出來的,唯一了解一些的,竟然是『緙絲』這種絲織品里的貴族是怎麼個工藝。

畢竟『緙絲』名頭響亮,還有不少紀錄片和短視頻展示它呢!路易莎看過一個紀錄片,因此知道一些……不過就『緙絲』那個工藝,只是了解有什麼用?難道要在阿烏尼奧搞『緙絲』嗎?根本搞不成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