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紀女領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路易莎明白海蓮娜的意思,產業規模越大,成本控制就會越嚴格,越有省工的動力。這不只是競爭充分的情況下,只能如此,也是因為人手不足,不得不如此——中世紀的城市是這樣的,一方面大家工作不夠,一方面某些行業又長期飽受合格工人不足之苦。

這個問題後世也有,不過後世的不夠,還有辦法解決。畢竟人口大多是受過不錯教育的,招進去還能培養。現在就不行了,絕大多數人都是文盲,不行就是真的很難行了。

第106章 穿越中世紀106

路易莎沒在肥皂作坊呆多久, 看到大概製成的軟肥皂後就離開了(其實還沒完全製成,不能直接使用的)。期間她還試用過可以直接拿去賣的軟肥皂,算是有了使用感受吧……她給了這家肥皂作坊一些錢, 算是補償他們的誤工費,還有或多或少的『壓驚費』。

路易莎知道,自己這一行人的出現,顯然讓人家緊張且不自在了。

「……所以, 本土是有一些肥皂產業的,但主要做低端, 即使只說軟肥皂內也是這樣。」

回去的路上, 路易莎和海蓮娜在馬車上討論本土肥皂產業現狀,就說道:「動物脂肪製作的肥皂,只有最窮的人才會拿來洗身子。境況稍好一些的,至少會用托萊多那邊進口的軟肥皂,他們雖然也是軟肥皂,可至少是橄欖油做的, 氣味要好聞的多。」

這裡說的『最窮』,是在有使用肥皂的習慣的人中說的。事實上,這時最窮最窮的人,根本無力保證清潔。最多就是夏天能到河裡稍微清洗一下自己,根本不會用上肥皂,除非本地有給窮人免費進公共浴室洗澡的福利。

「這是沒辦法的事兒,至少托萊多那邊也盛產橄欖油,又不像羅蘭西, 土地寶貴,得優先滿足一張嘴。」海蓮娜攤攤手說道。

除了東方盛產優質橄欖油,地中海一圈, 地中海氣候、足夠炎熱的地區也有不少橄欖油產出,只不過沒有東方那麼『便宜』罷了。不過,考慮到進口會增加商品的運輸成本、多種稅費等,那點兒油料便宜帶來的優勢就顯得無足輕重了,所以這些地方都做出了自己的植物油肥皂,即使那只是軟肥皂。

羅蘭西商業發達、人口稠密,農業用地就很緊張。為了糧食安全著想,也為了迴避進口糧食的高價,他們很難擠出多少土地多種油料作物,到時候都投入到肥皂生產中去——實際上,羅蘭西很多大城市,尤其是尼斯這種有地利之便的,早就走船從東方買糧了!

只不過買糧歸買糧,還是得掙扎一下,不至於讓本土糧食自給率進一步降低……他們和東方的異教徒關係一直很微妙,如果依賴程度太深,誰也不敢想糧食供應鏈斷了,他們會面對怎樣的地獄。

至於托萊多及其周邊,就是伊比利亞半島嘛。別看現代時,也給西歐、北歐等地區提供大量農產品(被戲稱為西歐的『農村』),但以古代的農業水平,這裡是不太適合搞農業的。主要是土地乾旱,種植條件苛刻。

一方面得大量修建灌溉設施,另一方面需要擅長農業的人長期精耕細作、小心維護。所以歷史上善於種植的摩爾人在西班牙執掌農業時,情況就還不錯,不僅僅能農產品自給自足,還能出口呢!可是當西班牙決定趕走摩爾人,很快西班牙農業就荒廢下來了,國內一切都幾乎依賴進口。

也就是那時候西班牙還有日不落的餘暉,海外還有不少殖民地,可以從殖民地獲取財富,然後養活國內那麼多張嘴,這才維持了下來。

現在的話,托萊多等伊比利亞國家的農業還可以,因為摩爾人還在呢——所謂摩爾人,大多是從西北非遷過去的□□,以柏柏爾人為主,兼有阿拉伯人、猶太人。

作為□□,伊比利亞半島上阿拉伯人占優的時候,他們生活狀態就比較好。而當阿拉伯人節節敗退時,他們就難免在基督徒的統治下過日子,這當然是不好過的。不過這時候人們的忍耐力都比較強,只要不是過不下去了,被統治者下令驅逐,一般也能苟一波。

事實上,歷史上的摩爾人也的確是16世紀才被系統性地迫害、驅逐(之前當然也有打壓,但按照古代的標準,老百姓都還能忍受),那時候中世紀早就過去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