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鏡子裡的路易莎,卻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美……她算是每天看鏡子裡的自己了,也覺得今天的自己美得像一幅油畫。這不是她自戀,她純粹是以第三者視角來看——實際上,鏡子裡『路易莎』,讓她想到了上輩子巴洛克時代,流行於西班牙的『哭泣聖母』形象。
據說是過去的聖母形象,總是慈愛、寧靜的面龐,哪怕是哀悼基督時也一派平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畫家們強調人性歸來,畫像里的宗教人物多了一些感情。但聖母的表情依舊細微……這大概是為了體現隱忍堅韌?
巴洛克時期一些藝術家就忍不住想,聖母的人生中有那麼多苦難,怎麼可能不哀傷?由此設計出了『哭泣聖母』的形象。流淚的聖母臉龐上有7滴眼淚,象徵的是聖母一生中的七種苦難。所以『哭泣聖母』也有『七苦聖母』的別稱。
從藝術的角度來說,相比起其他地區大同小異的聖母像,西班牙地區的『哭泣聖母』的確要更有情緒張力,讓人印象深刻。
路易莎不是學藝術的,對這個原本不可能有了解。之所以知道,還是因為上輩子那會兒流行過『哭泣聖母仿妝』……確實很美,那種自帶的宗教感氛圍,在流媒體圖畫資訊時代能在第一時間就能抓住人的眼球,網絡世界裡流行起來是有理由的。
路易莎沒有『哭泣聖母仿妝』標配的瓷像一樣的妝容,標誌性的7顆淚珠當然更不存在,但那種強烈的宗教感,以及聖母本身的飄渺姿容卻自然流露……明明看其他人穿這類禮服,也沒有這樣的,所以是人的原因?
吉娜在一旁小聲說道:「您今天真像是聖母……我的意思是說,雖然所有人都在試圖模仿、追求聖母的那種美,但說到『像』的,我沒見過幾個,更別說您這樣像的了。更多時候,大家模仿的很片面,慈愛?寧靜?平淡?用類似剃掉髮際線、眉毛,漂白汗毛……就是那之類的方式靠近。」
「這樣只是『片面』都算好的了,更多時候只會顯得矯揉造作而已!」
此時正是聖母崇拜的巔峰,女性都追求聖母之美。大眾共同想像中的聖母無疑是美麗的,而她的美決不能是凡俗的、經過修飾的美,得要聖潔縹緲——剃掉或者至少淡化面部的毛髮,讓整張臉光溜溜、半透明,就是為了這個。
路易莎沒有應答吉娜的話,而是就這樣走了出去。在她登上馬車時,吉娜,以及她身邊其他侍女確定,聽到了小口小口的吸氣聲……這個時候,誰能不驚訝呢?
事實上,當路易莎那輛華麗的、兩邊敞開的馬車經過普法爾茨的街道,被民眾看到時,甚至有不少民眾不由自主地行禮——此時的普通人見識有限,而且長期受宗教影響,有一個美得太超過的人出現,是真有可能認為對方是聖人降臨的。
人們狂熱地崇拜好看的人,一個統治者如果長相出眾,基本只要馬車遊行的時候繞一圈,就能『忠誠+1+1+1+1+1+1』這樣。除非後期真的不當人,拼命禍害領地上的百姓,不然領地內穩定度都要比別人高。
長相出眾,在大眾認知里,就是主賜福給了此人,註定要他/她去完成一番大事業的!不然為什麼要讓這個人容貌非凡?
這就和華夏古代,一些美男子出現在山林,被人看到了認為是仙人,是一個道理(類似的故事,常見於魏晉時期,或許和那個時代對顏值的崇拜達到了頂點有關)。
很快,馬車行駛到了普法爾茨的本座教堂,今天也會在這裡舉行阿爾薩斯公爵的加冕儀式,加冕他成為『慕伯漢國王』。
……
「外面怎麼回事兒?是哪位重要的來賓到了嗎?」問這話的人是雅克王太子。此時已經到了一批賓客,遠遠聽到了一點兒外面的動靜,覺得和一般的民眾歡呼聲不太一樣。聲音沒那麼大了,但更加統一一些。
「不太像,讓布蘭切特先生出去打聽吧。」一旁的紀堯姆王子言簡意賅地說。布蘭切特是雅克王太子的侍從之一。
紀堯姆王子和旁邊的異母兄長長得完全不一樣,雅克王太子栗色頭髮、身材魁梧、肩背寬闊,五官只能說端正。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是沒錯,可配合他總是粗枝大葉的舉止,又覺得一直如此,是否顯得有些不夠穩重?
而今年才24歲的紀堯姆王子,有一頭黑髮,眼睛也是深色的,常常不苟言笑,顯得沉靜嚴肅。但好在,他長得像自己的母親,一個活著的時候出了名的秀麗美女,這讓他有了柔和的臉龐輪廓,不至於讓人一見就覺得沉悶、古板,本能想逃離。
不過,配上他天生頗為蒼白的膚色,給人以冷漠的感覺是避免不了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宮廷里的騎士雖然崇拜他,卻很少有人真的接近他。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