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需要換花人更小心翼翼,關鍵是花瓣黏下來的油脂,那可是極大的浪費!」
看起來不多,但一張抹油板也只是塗抹薄薄一層油脂而已,而且積少成多,其中的浪費就很可觀了。
「是的。」阿爾貝點點頭,心裡更認可了杜波伊斯夫人是個好『捧哏』,說道:「而且豬脂和油脂的配比也是不一定的,要看當時的氣溫,熱一些的時候,牛脂可以多一些,冷一些的時候豬脂就多一些。」
第76章 穿越中世紀076
蘿拉是『杜波伊斯玫瑰園』附近百戶村裡的一名紡線女, 或者說『老姑娘』——在瓦松的語言裡,『紡線女』和『老姑娘』是一個單詞。
曾經,一個家庭中的女性, 無論是母親、妻子,還是姐妹、女兒,都負有紡織的職責。尤其是最基礎、工具最簡單的紡線,小姑娘們還不會做任何家務時, 首先就會學著母親和姐姐的樣子,用家庭自產的羊毛做這件事了。
但是, 紡織流程中的每一件活兒都是女人掌握, 紡織品是農村家庭的次要出產(有時是主要),那都是中世紀早期的事兒了。到了如今,紡織的其他工序,如更賺錢的織布、染布等,都已經從農村家庭生產中分離,被放進了城市裡。
更可悲的是, 完全由男性掌控了……其實真要說的話,這些活兒並不算重,女性是可以有同樣產出的。但就像華夏古代,凡是賺錢的活兒也會被男人掌控——刻板印象中,古代刺繡的活兒都是女人做的,對吧?可實際上,供家庭內部使用的刺繡作品,的確大多是女人製作。可一旦大規模商用, 形成一個極其賺錢的行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人們只記得蘇州繡娘,誰知道大規模外銷, 形成更大產業的廣州繡工,大多是男人呢?那時他們被叫做『花佬』。
中世紀的織染活兒也是這樣,悄無聲息地被男工完全包圓了。費力一些的,以女人做不來重活兒為由將她們拒之門外。講究技巧,稍微複雜的,則以女人頭腦簡單,更無法承擔這樣的工作,冠冕堂皇地關上行業大門。
看起來,所有人都有意無意迴避了,曾經很長時間裡,這活兒都是由女人主持的事實。
總之,到了如今,還保留在農村家庭中的紡織工序,就是紡線這一步了——包括之前處理羊毛,從梳毛到洗毛種種,也都是工坊在做了。紡紗女只能從布商那兒收到處理好的羊毛,紡成羊毛線,然後計件結算工資。
純粹是辛苦活兒,收入極其微薄。除開一些女性算是兼職做這個,補貼家用而已,真正全職做這活兒的女性,就被稱之為『紡線女』。只有寡婦,以及到了結婚年齡、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結婚,同時只能自己養活自己的『老姑娘』,才會全職做這份工。
大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紡線女』才會和『老姑娘』一個單詞吧。
唉!也是留給女性的正經工作機會太少了!即使紡線女這份工作,再努力做活兒,每天計件所得也不會超過1個半芬尼——看起來也不算很少?但這是從早到晚工作(畢竟這份工作是在家做的,彈性上下班的結果,就是吃喝拉撒睡外,全都是工作),且手極快的少部分人才能有的成績!
事實上,多數紡線女一天也就是1芬尼上下的收入……如果是鄉村,似乎挺多工作也會是這個水平?但鄉村的僱主,往往有別的方式補貼僱工,譬如包一餐飯,又譬如今天收的麥子,允許麥客摟一捆回家什麼的。而僱主是城裡布商的紡線女,就沒有這個好處了。
應該說,那些和她們生活沒有交集的僱主,遠沒有鄉村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僱主有人情味,不拖欠工資就算好了!
因為知道全職的紡線女往往無依無靠,本人也相當『無知』(就字面意義上的無知)。每當布商周轉不太順時,第一選擇總是拖欠紡線女的工資——有時,沒有周轉不靈的問題,他們也拖欠工資!或許是有新的投資項目,或許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
蘿拉就是這樣廣大紡線女群體中的一員,這次是她的女鄰居來勸說她改換工作。
「……我知道,你還記掛著那個黑心肝的傢伙欠你的147芬尼的報酬。但如果再沒有錢,你就沒法生活了。依我看,你先留下上次紡好的毛線,催促那傢伙結清工資。如果他不肯,就先不管他了,先去杜波伊斯玫瑰園做工,賺幾個錢養活自己。」
「等到有空的時候,再去要錢、去法院告他!」女鄰居兼職紡線,也被同一個僱主拖欠了工資,只是沒有蘿拉那麼多而已,所以說起來是同仇敵愾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