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紀女領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更不要說作為奢侈品,高昂的售價背後,所代表的高利潤了……誰見了不心動呢?

路易莎也心動,但並不單純是為了『利潤』。更多還是經過一番思考後覺得,香水業是個很不錯的努力方向,可以容納大量人口就業——如果單純是為了錢的話,她繼續弄類似玻璃鏡那樣的產業就好了,多少錢掙不夠呢?

眼下,算是『中世紀盛期』的尾巴。在最後一輪『自我殖民』已然結束的當下(『自我殖民』是西方的說法,大約相當於華夏的『開荒』),已經不存在邊緣的、未開發的土地了。耕種的土地不增長,人口卻在增多,結果是什麼?華夏的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首先是農民的生活水平極大降低。這是因為,一邊是地主土地兼併,自耕農淪為佃農、僱農。另一邊,哪怕不算淪落下來的自耕農,佃農內部生兒育女,人口增長,也會導致每個新誕生的佃農小家庭能夠租種的土地變小,甚至沒有。

這種情況下,莊園主降低佃農的待遇、提高地租是必然的。

然後就是部分農民選擇忍受,部分農民則選擇進城討生活——這兩個選擇都是有極限的,農民就算能忍受,能吃苦,鄉村需要的耕種人口也是有限的,土地就那麼多。而城市同理,城市又哪來的那麼多工作機會呢?

可以想像,最終必定會有一批人,鄉村容不下,城市活不下來,結果就是起義了。華夏有各種農民起義,西方雖然少見土地兼併導致的農民起義,但各種農民戰爭、城市暴動是從來不少的。

再者,就算最終的矛盾沒有通過起義這樣激烈的方式爆發開,到時候城市化程度太高,直接後果就是周邊糧食供應不足,要從更遠的地方弄來糧食。而如果不是像臨近北海,有便利海運和大糧倉可以利用的低地地區,這就意味著糧價要上天了。

總歸,就是一個生產力不足,養活不了這麼多人口,馬爾薩斯要顯靈了的問題。

路易莎上輩子時,西方沒有在那個時期處處烽火,是因為『黑死病』來了!黑死病殺死了2500萬人口,是當時西方世界總人口的1/3,等於是人為解決了原本非常尖銳的人地矛盾。就像華夏也是朝代交替之際,戰爭殺死了大量人口,同時戰爭結束,新的統治集團上台,重新分配了土地。於是矛盾緩和,萬象更新,一切重新開始輪迴。

在黑死病之前,普通人的生活其實已經很糟糕了,仿佛一個火藥桶,隨時要炸。而黑死病偏偏就那麼巧,那個時候出現了,像是一瓢涼水,澆在了火藥桶的引線上。雖然黑死病對當時的西方人都是噩夢,對那些死去的人更是殘酷。但對最後活下來的人,黑死病肆虐三年結束後,他們的生活確實變好了。

鄉村和城市都缺乏勞動人口,勞動力的待遇都有很大提升。至於說等下一次馬爾薩斯要顯靈的時候,新大陸已經被發現,人們開始了移民活動。海外的土地就像是一個泄洪區,給了實在活不下去的人一個選擇,這就降低了本土的矛盾衝突——那時,不是真正活不下去,也確實不會選擇出海去新大陸,死亡率太高了!

當下的情況,倒沒有到黑死病爆發前那種程度,但也不容樂觀就是了……

黑死病什麼的先不說,路易莎都不知道這個世界會不會爆發,如果要按照『慣性』爆發,那也是半個世紀以後的事了。要阻止的話,就得改善此時糟糕的公共衛生情況、個人衛生習慣,還要點一波醫學的科技樹。

那些事,能夠做的話,路易莎也會嘗試去做。只是都急不來,一點一點來而已,就像她改造特魯瓦城,也可以看作是為這個目標開了一個頭了。

至於阻止馬爾薩斯顯靈,或者不那麼高大上,解決當下人們的生計問題(至少是布魯多的人們),路易莎也是考慮過的——要從根子上解決,那得提高生產力,這個想想都覺得頭痛。千頭萬緒,不知道從哪裡做起。

發明紡織機,搞蒸汽機,掀起工業革命?路易莎就算用膝蓋想都知道,眼下工業革命的條件不成熟,哪來的那麼大市場銷售工業化後生產的商品。另外,工業生產的原材料從哪裡來?歷史上的英國,是搞海外殖民才弄到了原材料生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的。

路易莎不可能也搞殖民吧?

路易莎能想到的,也就是引進一些高產農作物,推廣一些農業技術。像是用人糞堆肥,現在大家還愛用不用,只有送上門了才會用一下。將來隨著糧價攀高,又親眼見到了堆肥做肥料的好處,說不定還會願意花錢買。那樣的話,倒是和華夏同步了。

嗯,增產的同時,還解決了一部分城市公共衛生問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