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師們在行會會長的引導下,去了開會房子對面的一家麵包房,這是在場的一位麵包師開的。徵得他的同意後,會長就讓學徒做好新烤一爐麵包的準備——在麵包爐里燒火,等到爐子足夠熱了,再取出還未燒完的燃料,並扒出爐灰。
看起來這間麵包房還比較講究,學徒還用一個拖把一樣的清潔工具,蘸水後再麵包爐里擦了擦,多少擦掉了一些殘餘的爐灰。
按照此時烤麵包的方式,之後就該是將捏好的生麵包用一個長柄工具遞送到烤爐內了。
是的,麵包直接和爐底接觸,所以不可避免地會沾上爐灰。而雖說高溫消毒,這些爐灰肯定是無毒無菌的,但吃一嘴爐灰本身就讓人很不愉快了。
學徒準備的時候,行會會長點了幾個麵包師讓他們一起準備麵包。
麵包房裡做麵包和家裡做麵包不同,要用到一個特別大、特別深的槽狀容器和面,一次和半槽子出來。在沒有和面機的年代,這純是力氣活兒,也因此,此時的麵包師往往得非常強壯才行。
比較幸運的是,這裡已經有發酵的差不多的麵團——這明顯就是早準備好的,用來說服麵包師的『一場戲』了,不然這個時間點,怎麼會有不用等多久就能使用的麵團?
此時,和好的面,得加入啤酒房弄來的酵母……此時麵包房沒有專門的脫水酵母,都是從釀啤酒的地方弄到的濕酵母。而這種濕酵母,其實就是發酵啤酒時,表面產生的白色泡沫。釀啤酒的人一般會把這些白色泡沫舀出來,賣給麵包房,這就是所謂的『啤酒酵母』。
這種酵母發麵團的速度是很慢的,而且還得進行一番處理才能使用。嗯,一般是在啤酒酵母(就是一堆啤酒泡沫)中加點兒麵粉,製作『發麵團』,光這就得至少6個小時了!然後才能用發麵團去發每天那半槽面。
所以製作發麵團,往往得前一晚睡下前準備,第二天一早就起來用掉。
幾個麵包師一起做,速度是很快的。面槽里的面,切上幾刀就能拉到揉麵包的檯面上,然後繼續切小一些,大約是1磅一個——過去大家一般是2磅一個,可以做大圓麵包。1磅是在會長的指示下,為了用烤盒烤麵包特別做的。
揉一揉,就被拉成一條放進了烤盒裡,放進烤盒內的麵團,底部還預先劃了一刀。這個操作沒人覺得奇怪,不用模具時,他們也會給一個麵包劃上兩三刀,這便於烘烤。
這時候麵包師們已經看出一些端倪了,忍不住小聲說道:「這似乎省了我們給麵包塑形的功夫,我是說,只要揉好了,立刻就能扔進那個盒子裡。」
即使此時大圓麵包和粗棍麵包,只要分量是對的,形狀不規則一些根本沒人在乎,也還是得塑形。每一個都得塑形的話,就是一個不算小的活計了。
「而且就像剛剛騎士大人說的那樣,這樣用盒子裝起來的麵包,可以更緊密整齊地擺進烤爐,一爐當然能出更多分量的麵包。」麵包還沒有進烤爐,已經有人想到這一點了。
「也因為這樣得到的麵包像枕頭一樣,可以高一些吧。」又有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因為有模具支撐,不用擔心麵團塌陷——我記得,有些地方的麵包師會製作雙層麵包,一大一小兩個圓形麵團壘起來,就是為了讓麵團增重,又不增加爐子裡用占的地盤。」
「相比起那樣麻煩的做法,用模具的確簡單多了。」
大家顯然更在乎同樣的燃料,同樣的爐子,一次可以出更多麵包這種事。相比之下,烤盒隔絕了麵包和爐底的直接接觸,乾淨了很多,根本沒人提……畢竟在場的都是麵包師,站在麵包師的角度看問題,沒毛病的。
麵包師們看著學徒一次將兩三個烤盒送進爐子深處,緊挨著放置,心裡開始計算,這一爐能多出多少麵包——學徒們很快將烤爐的爐門封住了,這個時候的麵包爐就是這樣的,是利用爐膛里燒過一段時間的火後,殘留的爐溫進行烘焙的。
第71章 穿越中世紀071
克拉拉是金銀匠的女兒, 剛搬來特魯瓦城才3個月。但就是3個月期間,見證了特魯瓦城的巨大變化!
過去的特魯瓦城在克拉拉眼裡,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城市。或許特魯瓦集市很有名, 可克拉拉長大的城市,是號稱『羅蘭西門戶』的維羅納,美麗而商業繁榮 。有這樣的珠玉在前,她會覺得特魯瓦普通, 和別的城市沒什麼不一樣,也就不奇怪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