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紀女領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路易莎也是利用了本地水網密集的特點,讓把馬桶直接送到了沿河莊園,這才勉強讓成本可接受(市政府能給的錢就那些,而清潔公司始終還是得靠自己生存下來,才不至於將來人亡政息,所以成本控制是必須要做的)。

之後,從莊園回來的『糞船』會在倒完馬桶後,回到特魯瓦郊外、河流下游的公司總部。在那些挖好並引水的『池塘』里,進行清洗——馬桶收集在引水渠連接的第一個池塘里,不需要清潔工直接清洗,稍微浸泡一會兒,就可以拉開第一個池塘與第二個池塘之間的水閘。

因為池塘有高低落差,第一池塘的水會衝進第二池塘,之後還有第三池塘、第四池塘,都是要依次放水過去的。

衝過了兩次後,馬桶的情況就好多了,清潔工可以在池塘碼頭上用刷子進行一番清理,再放掉水——之後還有第四次進清水,用來最後泡一泡這些馬桶。差不多了再打撈上去晾一晚,第二天天不亮還要送進城裡,替換昨天用了一天的馬桶呢!

至於清洗過馬桶的水,則是用來給城郊菜地澆地用。這一點西方古代和華夏古代沒什麼不同,近城的城郊,菜圃農業都很興盛。因為城市居民很難自己種菜,且太遠運輸蔬果進城就不划算了,近水樓台先得月,城郊菜園就很賺,不大的地塊就能養活菜農一大家子。

洗過馬桶的水澆菜地很好用,這一點也是路易莎上輩子看網文知道的冷知識……現在就用上了,用來處理『污水』。

推薦這些『污水』給周邊菜農也不難,種菜對土地肥水要求更高,專業菜農還能不理解糞肥?真的不理解,也不能時不時就讓城裡掏完廁坑的糞車,把糞水倒在自己的菜地上了。

第70章 穿越中世紀070

就這樣, 公廁開張後,人們很快發現城裡的衛生狀況迅速改善。除了不懂事的小孩子,普通人都會就近找公廁方便, 而不是隨地大小便……這不僅僅是因為大家有羞恥心,也是因為公廁的條件比街邊溝渠,或者某個草叢要好。

修成坐檯的位置,掏出一個個坐便孔, 坐上去就可以方便——馬桶在坐便孔之下,清潔公司的工人可以打開坐檯正面的『小門』, 取出裡面的馬桶(平常還有『公廁管理員』巡視公廁, 負責打掃衛生,以及給滿了的馬桶蓋上坐便孔什麼的)。

除了味道稍微重一些,公廁方便肯定是輕鬆多的,更重要的是,這避免了很多尷尬場面。

另外,隨地大小便的人迅速減少,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路易莎搞了一次搬空糞便山的城市大掃除。過去因為各種原因,城內堆積在地表的『糞便山』,也鏟乾淨後裝船,運到了沿河莊園做糞肥。大都是陳年了的干糞,還不用等了,立刻就可以灑進地里……

這樣過後,城市乾淨了很多, 再加上有了公廁,大家也是本能地不好意思破壞乾淨了不少的環境——典型的『破窗效應』。

在此基礎上,路易莎才讓人用磚石、灰漿在城市幾個固定地點修建了『垃圾池』。當然不是垃圾桶, 垃圾桶是很有可能被人偷走的!這樣的垃圾池路易莎也很熟悉了,她上輩子小時候,城中村里還有不少呢!

她上學的小學內也有垃圾池,每天的值日生還要將班級垃圾桶倒到垃圾池去……

不同於公廁,分布點比較多,垃圾池就主要在城內幾個『手工業區』了。這主要是因為,其他地方倒垃圾的需求並不大。古代人的生活垃圾極少,一件東西往往會被利用到極致也不會被拋棄,就連廚餘垃圾都還可以弄去餵豬呢(城市裡養豬的還不少!)。

相比之下,也就是手工業區,生產活動會產出不少垃圾!尤其像是硝皮匠街區、屠宰街區,不知道往河裡傾倒了多少東西,河流沒有堵塞,只不過是水量足夠,但污染是肉眼可見的了——所以垃圾池密集地設在這些地方,還要勒令作坊只能將垃圾倒進垃圾池,否則便施加罰款。

肯定還有作坊不按要求倒垃圾,到時候罰款得到的錢,剛好專款專用,用來每天雇垃圾車清理垃圾池,將垃圾拉到城外填埋。

路易莎在城郊選了一塊鹽滷地作為垃圾填埋場,還讓自己的機械設計師萊昂設計了一款省力挖坑的機器。兩個人操作,半天時間就可以挖出一個夠填埋場使用一個禮拜的垃圾坑,倒滿後再花一天時間填土埋上——坑挖的不算深,填土也薄,壓實是沒怎麼壓實的。但這不是問題,古代垃圾大多可降解,污染能力和後世也不可同日而語。

清理城內『陳年污垢』,新設公廁、垃圾池,大幹兩個多月後,特魯瓦城說是重獲新生,或許有些誇張了,但的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都做得很好,接下來只要新挖排污渠就好了。」路易莎表揚了一番辦好公廁和垃圾清運工作的人,發了獎金。然後沒有休息,立刻安排起新的工作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