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國王,成為王后……這可是路易莎都沒有的好事兒!
路易莎『搶了』自己的婚約,不也就是和一個不可能繼承王位的王子結婚嗎?一個不能繼承王位的王子,父王在時看起來和自己的兄弟們差不多。可一旦老國王去世,新國王上位,境況就會立刻不同!
路易莎的未來,就是那樣了,而她還可以做王后!這樣未來兩姐妹見面,路易莎反過來還得向她行禮呢!
如果路易莎知道,得知自己很可能要和一位國王締結婚姻後,伊娃想的最多的是,未來自己得向她行禮——她是真的會無語。怎麼說呢,這大概就是真正的小姑娘,尤其是被自己母親洗腦了的小姑娘,會有的想法吧。
而且她一直保持這樣的想法也挺好的,對路易莎有好處。她要是認真思考未來怎麼藉助夫家的勢力,覬覦布魯多,路易莎才會頭痛!
波拉格使團在台階下,按照他們的禮儀向巴爾扎克伯爵行禮。雙方走了一遍禮儀流程後,伯爵便邀請他們一同進入早已安排好坐席的大禮堂——從波拉格使團進一層一層的堡場,再到主堡台階下這樣一出歡迎儀式。這時候天就快黑了,正是適合開晚宴的時候。
一進入大禮堂,布魯多宮廷的富貴的確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側目:首先就是,臨近聖誕節,天黑得很早很快。剛剛趁著外面歡迎,大禮堂里就由專管燭火的小管家就點滿了蠟燭。這會兒進來,真是燈火通明!
為了歡迎波拉格使團,這次禮堂內點的都是蠟燭,沒有火把。而且蠟燭中,蜂蠟蠟燭占多數,油蠟只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裡使用。
大禮堂有二三十盞懸掛在頂部的枝狀吊燈,每盞點幾十支蠟燭。還有牆上的壁燈,也是小的有一支蠟燭,大的有三五支蠟燭安著。再加上餐桌上,幾乎每隔一個座位就會放的三叉燭台……算下來,一個禮堂就點了大約2000支蠟燭,照得一切都亮堂堂的!
在這樣輝煌的燭光下,金銀餐具鋥光瓦亮,珠寶閃閃發光,先生們女士們或絲綢、或絲絨的衣料也在這樣火光下閃爍著細膩的光澤……不需要再用別的裝飾,也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豪奢。
華夏古詩『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不明寫富貴,卻富貴至極。也是因為燈火亮起、熄滅,由此代表的『貴氣』撲面而來吧。
古代這些東西都是相通的,因為夜間『光明』非常難得,所以貴族就越要製造一個『光明的晚上』,以顯示自身的不同。
這次的晚宴,波拉格使團成員大多都得了好位置。不過能和路易莎一家一起坐主桌的,只有作為使團大使的切爾尼男爵,以及他那年輕的助手。後者當然是因為他和波拉格國王親密的關係,才有這個優待的。
因為是剛來,切爾尼男爵倒也沒著急立刻求親。太過急切了,就仿佛波拉格的國王娶一個伯爵之女,還要爭取一樣。所以這一晚,大家只是盡情享受歡宴,好像根本沒有求親那回事兒一樣。
「的確,瓦松的淑女有她們的過人之處。」在布魯多宮廷呆了兩天之後,切爾尼男爵的年輕助手承認了這一點:「相比起國內的女士,她們可要嬌媚動人多了……我只是擔心,未來的王后是否會將這樣的風氣帶進波拉格宮廷。」
相比起波拉格,瓦松的風氣就算是比較開放的了。如果說瓦松已經有了一點兒中世紀末期、文藝復興前期的意思,那波拉格就還基本維持著一百年前的禁慾保守。
至於這位年輕的波拉格貴族的想法,倒也不奇怪……男性貴族們總是一邊享受開放風氣下,更加風情萬種的女士們的種種。一邊又擔心自己家也這樣,真要那樣,就是『敗壞風俗』了——真就是既要,又要,還要了。
「哦,那就擔心太多了。」對於這個,切爾尼男爵要看得開的多:「瓦松的貴女是很多宮廷的女主人,在高登蘭,在北海諸國,在羅蘭西,在托萊多……當然,也在慕伯漢。我看這些宮廷也都好好兒的,並沒出什麼亂子。」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得找個機會向巴爾扎克伯爵開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