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貴族們要日常中就強調自己的不同,自己與平民生而不同。用各種奢侈的東西裝飾自身什麼的,不過是這種強調的體現——華貴、稀有的東西足以映襯一個人,讓一個普通人一下變得身具光環。同時這也是一種無聲的表達,表達自己對大量資源的占有。
對此時缺少見識的平民,可能一個照面就要被這樣的新奇炫目給嚇倒了!
和華夏古代皇室強調的『非壯麗無以重威』倒是異曲同工……
另外,對貴族自己、對同階級的其他人,這也算是一種身份認定吧。什麼是貴族?除了分封土地,以及繼承土地所代表的爵位(這個過程得到了自己封君和教會的雙重見證、認可),用相似的、不同於平民的吃穿用度,是一種更潤物細無聲的強調。
這也和後世中產階級在消費上尤其講究是一個道理,不同於經濟實力不如他們的普通人,沒有餘力去講究,一切都以實用為主。也不同於他們之上的資產階級,他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消費,喜歡就可以了,同樣沒有一定之規。
中產階級處在不上不下的位置,得通過消費確定自己的地位——他們不像資產階級占有實打實的、可以不斷產出的生產資料,本質上就是掙得稍微多一些的無產階級而已。而為了和普通無產階級區分,保持某種優越,就得不斷進行普通無產階級無力支持的消費。
BBA的車沒有,至少也得有一台旗艦版的國產電動汽車;一二線大城市的房沒有,那至少得在本地的好小區置產;包包的話,養馬太貴太麻煩了,還要配貨,不太好強求,那LV、香奈兒最好得有幾個,再退而求其次就是古馳、芬迪、迪奧、普拉達這些了;還有每年幾次的旅遊,固定時間的露營……
這些消費塑造並完成了中產階級的自我認同、他者認同……旁觀者看著可能覺得又不是真的大富大貴,一點兒不差錢,『智商稅』『腦殘』之類的評價已經呼之欲出。但對於他們自身,這是真的重要!
奢侈消費對此時的貴族也是一樣的,這是維持優越感必備。而那種優越感,又是自身『階級安全感』的支持之一。
「有人向布魯多的使團成員打聽過,一面『布魯多巨鏡』那樣尺寸的,要價1000鎊。當然了,鏡框得另外算錢,要什麼樣的鏡框也可以由自己做主……您如果想要問怎麼下訂單,可以去問問布魯多使團的人,他們還沒離開。」
「當然,也可以直接派人去特魯瓦辦這事兒。」
聽到這個價格,之前躍躍欲試的眾人大都不說話了。雖然早就想過,東西會非常昂貴,但親耳聽到還是不太一樣,算是懸著的心總算死了——不過之前主動詢問的公子哥兒依舊興致不減,看得出來他是真有實力,也是真的想要。
「是有些貴,但也值那個價兒。」他略作思索後,摸了摸下巴道。同時,他心裡已經決定,要去特魯瓦親自訂製一面『布魯多巨鏡』。
是的,1000鎊當然貴,算上鏡框,估計保底1200鎊了——主要是鏡框這種東西可以豐儉由人,真要鑲珠釘寶,什麼珠寶昂貴用什麼,那多少預算都打不住。而如果普通一點兒,銀框或者鍍金框上,不做太多鑲嵌,1200鎊到1500鎊是穩穩拿下的。
這也是『底限』了,不然一面那樣昂貴的鏡子,用不值錢的鏡框,那也說不過去。
此時一位伯爵夫人,嫁妝金大概就在這個級別。而一名收入較低的伯爵或者收入很高的男爵,年收入也才大致這個數……而想想巴爾扎克伯爵年收入,這連零頭都差得遠,真的是伯爵與伯爵之間亦有差距啊。
其實瓦松的伯爵,收入低的,年收入也在3000鎊以上了。主要是別的地區的伯爵拖了後腿,像高登蘭這種『苦寒之地』,哪怕統治同樣大小的土地,收入也比他們在瓦松的『同級』少很多呢。
不過1000鎊雖多,卻不代表有購買意願的人真的就少了,事實上真有不少人這段時間向布魯多使團打聽過。其中很多要麼托使團成員送信去特魯瓦的制鏡工坊下訂單,要麼打算自己派人去特魯瓦辦這件事。
說起來這真不是一筆小錢,這樣的開支鄭重地派心腹去辦,也是應該的。而且特魯瓦離得又不遠,現在他們人在西岱,如果比較順路,告辭離開後親自去一趟特魯瓦也不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