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理寺CSI手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笑了,「裴大將軍說得極好,只要聖人恩准,讓太醫令或御前醫女為九皇子驗身,不就水落石出了嗎?」

「大膽!九皇子乃尊貴皇子之身,沒有絲毫證據,豈可隨意任人污衊,還遭受驗身這等屈辱之行?」裴大將軍慍怒低斥,眼中滿滿失望之色。「李寺卿,本將軍原以為你是世上少見的公正耿直聰慧之人,沒想到今日為了袒護太子,竟然繞了這麼大一圈,連從未涉入政事的九皇子也扯下水?」

「裴大將軍如此激憤,莫不是關心則亂?」李衡依然氣定神閒微微一笑。

裴大將軍一滯,迅速恢復威嚴從容。「李寺卿,你這是連我也不放過?」

第20章 (2)

文武百官目瞪口呆……

怎麼、怎麼一下子情勢急轉直下,成了裴大將軍和李寺卿針鋒相對一觸即發?

「太子洗馬舉報東宮私藏兵器精弓羽箭是真,工部落網相關人等也供詞詳實,」裴大將軍冷冷地道,「折衝府歷年來府兵暗入長安潛伏,種種線索都指向東宮,這些證據也是大理寺查出來的,難道李寺卿是想自打嘴巴?」

「大理寺確實查出這些線索證據,幕後之人把這些線索羅織出來,為的就是劍指皇后和東宮圖謀不軌。」他眼神清明灼灼,「曹司直曾言,她家鄉一位宋慈先生說過——獄事莫重於大辟,大辟莫重於初情,初情莫重於檢驗。蓋死生出入之權輿,幽枉屈伸之機括,於是乎決。」

這番振聾發聵精闢金石之語,直指案件審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死刑的判決,要判處死刑,必須要查明案情線索和實情,要弄清線索實情,則要仰仗檢驗勘查的手段,人犯是生是死,斷案是曲是直,冤屈是伸張還是鑄成,全都取決於檢驗勘查而下的結論。

刑部司徒尚書率先擊掌大讚。「好!說得好極,這位宋先生乃大才大智慧之人!」

饒是聖人心緒不佳,也不自禁微笑連連點頭。

裴大將軍眸中銳意一閃而逝。「確實說得好,但如此就能證明種種部署,都與太子無關嗎?」

「太子舅父令狐大將軍雖執掌京郊鳳邑軍三萬兵馬,但一半虎符在聖人手上,未經聖人詔令,鳳邑軍不得調動,不得入京。」他清眉微揚。「而二十年前,令狐大將軍不過十歲少年,手中無兵無權,可裴大將軍卻已是皇城十六衛中的豹騎正指揮使,和瀋陽王、魏長風曾有國子監同窗情誼,更為摯交知己。」

至此,話已然點明了。

朝中明眼人都知道李寺卿言中之意——裴大將軍就是那位謀劃二十年至今,陰謀詭譎布局毒辣縝密的幕後主使者?

剎那間,大殿之上氣氛一片僵滯緊繃死寂……

裴大將軍半晌沒有開口,後終於低低一笑,戲謔問:「那麼李寺卿要如何解釋,太子東宮六衛有四衛消失無蹤?難道不是受太子令潛伏暗處,等待伺機而動?」

「裴大將軍不愧是在軍中淬鏈出的大人物,深知排兵布陣謀算人心。」他笑笑。「但太子東宮四衛消失何處?裴大將軍方才猜錯了,要不,再猜一次?」

裴大將軍眼神如狼,似笑非笑。「李寺卿就是非把罪名摁到本將軍頭上就是了?你這般蠻橫信口雌黃陷害忠良,當滿朝文武都是有眼無珠之人嗎?」

滿朝文武驚疑不定地看著裴大將軍,又看著李衡,一時間竟也不知該信誰好。

一個是文官中馳名天下的正直公謹、從不錯判的刑獄官,一個則是戰功無數、大唐赫赫威名的大將軍……

「所有相關詳實證據,衡已通通書列成卷,呈與聖人。」李衡平靜地道:「除了方才羅侍郎的帳冊卷宗,證明裴大將軍的人是如何插手六部,賄賂、脅迫、利誘威逼勒索六部哪些官員參與此大案,包括魏駙馬臨死前,也遞與一份秘信給我,香料巨金轉手人、魏氏一族拿捏於何人手中……他死前諸多推敲,才恍然大悟確信是你。」

裴大將軍眼角隱隱一抽,嗤道:「魏長風恨我袖手旁觀不能救他,自然臨死也要拉一個陪葬的,這些話何足為信?況且目的呢?我已是聖人器重、手握金吾衛的大將軍,籌謀二十年,做了這麼多,目的為何?」

龍椅上的聖人再也聽不下去了,他這些天來閱遍了李衡呈報上來的密折和證據卷宗,氣得差點當真吐血三升,若不是為了要把裴偃和其黨羽釣出來,他早就命重兵把人拿下,挫骨揚灰了!

「裴偃,你還巧言狡辯,你對得起朕對你的看重栽培嗎?」聖人暴喝。

裴大將軍垂眸,單膝跪下,執手道:「聖人英明,末將跟隨聖人三十年,忠心耿耿,還望聖人明辨是非,切莫中了李衡的奸計!」

「朕的玉衡是什麼樣的人,朕清楚得很,你無須在此挑撥離間。」聖人怒指。「裴偃,你還執迷不悟嗎?你和楊妃私通,生下九兒,混淆皇室血脈,還打算將朕的兒子們一一陷害置入覆滅之境,好扶持你二人的孽女,想創造一個女帝不成?」

滿朝文武百官全都懵了,人人如遭雷擊、面如灰土……<="<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