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迅速把當地的秩序恢復起來,陳皎命官兵們下鄉幫農戶墾荒種地。她手裡絕不養閒人,這些官兵個個都是勞力,既能殺人,也能耕種。
同時也能跟當地人宣傳他們圍剿大乘教見識到的可怖之處,從心理上洗腦讓百姓牴觸大乘教。
若是以往,底層百姓見到官兵無不跑得飛快,生怕遭遇橫禍,如今那些官兵有說有笑,軍紀嚴明,著實令閔州百姓詫異不已。
惠州兵在陳皎的打造下,形象變得高大無比。她一門心思收攬民心,只為日後把朝廷拉下馬來名聲別太難聽。
整個夏日他們都在忙碌,一邊圍剿一邊治理。持續到六月下旬,閔州所有郡縣的叛亂才被徹底清除乾淨。
這期間的瑣碎不做多敘。
因著州內破壞嚴重,去年百姓們種下的冬小麥種子還是陳皎掏惠州衙門的腰包到通州那邊換的,水稻種則是惠州送過來免費發放給百姓種植。
冬小麥到了收割的時候,今年風調雨順,地里金燦燦一片。
陳皎親自下鄉看地里的莊稼,初秋天高氣爽,早一些的小麥已經能收割了。她掐穗看裡頭的顆粒,贊道:「今年的小麥好。」
旁邊的婦人道:「今年老天爺開眼,曉得閔州人的不易。」
陳皎抿嘴笑,用當地的方言跟她嘮,那婦人笑得合不攏嘴。他們無比高興,因為今年不用交糧稅,不過每家分得田地的農戶們會給衙門一斗米,只一斗米,叫做吃新。
之後陳皎等人又輾轉到其他縣看收成,特別是由惠州提供過來的種糧地方,是她讓魯家莊把好種子分些過來試種的。
當初為了扶持盛縣把種糧培育出來,她自掏腰包送財。哪怕到現在,一直都讓吳應中從清查來的贓銀中抽取小部分用於扶植魯家莊的培育。
那些種子被送至閔州,由於經過培育篩選,在當地因著氣候地理等因素,雖比不上惠州的產量,但也改善許多。
陳皎知道急不得,想要把南方徹底蛻變,還需要時日去改善,就從官場整頓和育糧開始。
一眾人在泰安等地走訪,看當地民生。
與此同時,從奉州京城過來上任的鮑起鳳並未直接去州府,而是沿途看當地的情況。
六十多歲的老兒身體硬朗,一張不太好相與的馬臉,牙掉了幾顆,長壽眉,臉上有老年斑,脾氣不大好。
家奴甘三在前頭牽著老馬,路過一個村莊,見地里不少農戶在收割小麥,問了一嘴。
那老兒上下打量他們,聽口音不像當地人,好奇道:「幾位是從外地來的?」
甘三忙道:「我們是來閔州辦事的,先前聽說這邊混亂,耽擱到這會兒才敢過來。」
老兒擺手道:「現在已經太平了,去年惠州兵過來平亂,聽說州里多數地方的義軍都被遣散回鄉,那大乘教也被一網打盡,我們鄉也回來不少人。」
甘三詫異道:「衙門沒把義軍抓起來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