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州內是談起大乘教就色變,百姓受過其害,幾乎是人人喊打。對於出現這種情況,陳皎是滿意的,意味著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目前她負責後續治理,徐昭和沈乾敏等人則負責圍剿大乘教,兵分兩路協作,爭取到入秋前能把叛亂徹底平息。
眼見閔州十一郡盡數都被官兵拿下,只剩建塘和榮城還聲勢浩大。
州府設在榮城內,該地聚集了數千民眾,大乘教的首腦烏言秋與錢福坤內部矛盾嚴峻。
起初他們一拍即合是為利,現在雙方發生分歧。錢福坤不滿大乘教毫無底線屠殺,他起義本是要控制閔州掌一方權柄,哪曾想完全被大乘教帶偏。
義軍們跟信眾混合在一起,搞得烏煙瘴氣。原本是要籠絡民心支持他起義,結果現在口碑盡失。而那些要對付官兵的行屍走肉,也變成對義軍揚起的屠刀。
之前閔州數次生亂就是大乘教所為,錢福坤不過是他們寄生的宿主罷了,借他的勢死灰復燃。而今宿主不想再借肉身,那就只能抽去他的靈魂。
榮城是一項大活兒,義軍和大乘教的主力都在那裡,為了將其一網打盡,陳皎他們全部整兵匯聚到一起,商議應對之策。
據探子來報,城裡聚集著信眾和義軍數千人,若要攻下,極其不易。
崔珏有點想法,說道:「那便挑撥離間,讓他們內部產生懷疑,生出矛盾。」
陳皎:「說義軍跟我們官兵攪合到一起了?」
崔珏理直氣壯道:「眼下我們手裡的兵不是越打越多嗎,這難道不是勾結?」
陳皎:「……」
眾人:「……」
好像很有道理。
於是官兵一茬又一茬去到封閉的城門前喊話,讓守城的義軍們早日回頭是岸。
他們勸說的話語都很刁鑽,有說義軍受了衙門恩准回去分田地的,有說大乘教把義軍當槍使,危機時刻放行屍走肉殺義軍,也有說加入惠州兵福利好的,能得糧餉,比種地強多了。
起初守門的義軍們還不信,後來喊話的回數多了,有些人開始動搖,質疑自己起義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不,一個叫陶大牛的義軍忍不住小聲發牢騷,說道:「起初我們從建塘打過來,可不像今日這般人人唾罵。」
他的同鄉魏二郎也很鬱悶,嘀咕道:「說到底,還不是大乘教的信眾太猖狂。」
提及這場起義,他們也是滿腹牢騷。最初閔州的百姓無不擁護,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們變成了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的瘟疫。
到底是什麼時候變味的呢,誰也說不清。
喊話一日重複一日,沒有要停息的意思。起初陳皎他們以為還要僵持許久才有效果,不曾想錢福坤作死,想把大乘教的首腦烏言秋偷偷處理掉,哪曾想被其反殺。
消息被瞞得緊,最後是錢家發現異常,偷偷把信息放出去的,激起了義軍們的憤怒。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