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瞧見眾人羨慕的眼神,心中愜意,但嘴裡卻說:「不過就是記性稍微好一些而已,算不得什麼。」
「確實,建康府學中隨處可見記性上佳、悟性非凡的學生,只此一點,確實不值得稱道。」王山長輕飄飄地回了一句。
陳素笑意淺淡,國子監的學生也都眼神犀利了起來。
周邊不少大儒卻已經見怪不怪了,國子監跟建康府學一向不對頭,十幾年來都是如此。
宋允知總覺得這句過後,兩邊的火藥味更濃了,還未開始辯論便已經有劍拔弩張之氣氛。
他仗著人小賴在先生身邊,肆無忌憚地打量著建康府學。此處建造的確不輸國子監,正門乃是一座三開間卷棚式硬山建築,氣勢恢弘。入門後約莫三百步有一紅書儀門,上書「高山仰止」四字,聽聞還是先帝親書,非同凡響。
左右殿宇依山而建,隨山勢起伏高低錯落,別有韻味。兩側森林掩映,環境清幽宜人。
宋允知在觀摩別人家書院時,別人家的學子也在悄悄打量他。建康府學的弟子與國子監的上捨生儘管不是十分熟悉,但也彼此叫得出名諱,畢竟吵了這麼多年,還是知道彼此的。但是宋允知他們確實第一次見,上回國子監騎射比試,宋允知大出風頭,名噪一時,便是府學眾人都有所耳聞。
眼下一見,眾人也沒覺得這小神童有什麼神異之處,最多比別的小孩兒好看點罷了。
行過山路,穿過藏書樓後,一行人終於抵達思賢閣。此處栽有一顆合抱的大杏樹,兩側有平台欄杆,可容納近百人。周邊鋪著平整的石磚,便是再圍有幾百人也綽綽有餘。
今日主場在府學,因而建康府學的各齋弟子都過來瞧熱鬧了。凡是這種涉及書院名聲之爭,兩邊都格外在意儀容儀表,各個穿著簇新,不用人提醒也知道要保持安靜,不能折了府學的顏面。
眾人落座之後,府學與國子監分立兩側,宋允知坐在沈淵旁邊,學著眾人的樣子氣場外放。他對面是個十多歲的小哥哥,本來跟他同窗一樣氣勢洶洶,驟然跟允哥兒這么小的孩子對視,一下子就泄了氣,有些不好意思地瞥向一邊。
宋允知卻挺起胸膛,覺得自己氣場越發強大了。
然而他剛鼓起氣勢沒多久,辯論便開始了,再之後,宋允知漸漸顧不得裝模作樣,而是得豎起耳朵凝神細聽,方才能跟得上眾人思路。
宋允知正襟危坐,一掃先前的漫不經心。
上捨生果然是上捨生,還是有些辯論的水平在身上的。而對面也不賴,雙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一說駢文節奏均衡,鏗鏘有力,又是約定俗成的公文體裁,古來如此,如何變得?國子監則以「窮則變、變則通」來反駁,引經據典,指出如今公文駢文中的弊端。<="<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