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讀書之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義學教書,不止教讀書認字。還教你們算術,學了算術之後,你們平日裡交稅納糧,借錢還債,就不會任人喊價了,將來或許還可以做點買賣。」陳初六又道:「還有一點,朝廷有三十道金頭御匠,也只有讀了書的人才能當,為朝廷做事,也只有讀了書的人才能入宮,這些可都是錦繡前程,不比當官要差啊。」

聽了陳初六這話,孩子們心中疑惑頓消,又有了許多期許。似乎不再是為了來吃飽肚子,真有了對未來的一點規劃。

齊主簿在一旁道:「不愧是陳學士,通曉因材施教。我等對這些百姓曉之以理,遠沒有陳學士這三言兩語,讓人信服。陳學士這話要是傳出去,學館的門檻又要被人踏破了。」

陳初六擺了擺手,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個小人可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小人,這小人就是平頭百姓。對百姓,說那些假大空的官話沒用,就要說一點實際點的利益所在。

在這義學學館之中,陳初六又說了那麼幾句。底下的先生,早已備好了學膳,就在這學館之中用飯。陳初六看孩子們吃的用的住的,都還不錯,也就放心下來了。東明縣都能這樣了,其他縣也不用擔心了。

辦義學的章程,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辦好了。包括一天幾節課,都教一些什麼東西,都早已白紙黑字寫清楚了。陳初六過來是查一遍,就是為了看他們執行得如何。方才的講話,由劉沆、高陽記下來,編成「答諸生問」,發與其餘十五座義學。

東明縣一行,陳初六半道上在李淑辦的義學裡,知道了他辦義學的目的之所在。按說在那個時候,陳初六心中就十分焦急了,可仍舊面不改色,絲毫也不慌張,沒有立即折返汴京城,而是繼續巡學。

在東明縣之後,還轉頭去了一趟長垣縣,又一路從別的縣,繞著往汴京城走。就這一路上,劉沆、高陽悄悄離開了,在護衛的護送之下,回去了汴京。陳初六與陳長水,則另買了一輛馬車,趕著車往回趕。

汴京城中,一家糜子茶的小店之中,李淑與幾位家鄉好友,照常來到這裡吃糜子茶。李淑時常到這裡來,就因為這小店的糜子茶,比較像家鄉的味道。

「李大人,下官頗有些不解,冒昧問一句。這糜子茶乃是江南的特產。您是隴西人氏,不知為何,卻以這糜子茶為家鄉口味?」

「與隴西李家的祖上,乃是一家人。但本官從小,在江南長大。如今身居高位,隴西的人又找上門來,說要續親,本官也就答應了下來。本官與諸位的同鄉之誼,不變的,不變的。」李淑笑著回到,又道:「託付幾位的事情,不知辦成了沒有?」

「李大人的事情,怎麼辦不成呢?」那幾位皆是放下糜子茶,在京中養尊處優,對著小吃早已是吃不慣了,頗有請功的模樣,將一些證明,放在了桌上,道:「李大人,那您答應的……」

「好說,好說,本官答應的事,絕不會忘。」李淑端起糜子茶的碗,讓這幾人喝茶,那幾人高興之下,也就端起來喝了。可李淑卻將自己這一碗給放下了,而糜子茶小店的掌柜,早已在櫃檯旁嚇得臉都白了,水坐幹了也未發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