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降低規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可聽了陳初六之言,再加上陳初六先前說了,那東瀛扶桑國銀賤如銅,若是分而治之,則可為大宋所用。

再者說來,有哪個帝王抵得住開疆拓土的誘惑?

陳初六看到趙禎的臉色,上前一步道:「陛下,臣答應了那東瀛扶桑國的使者,替他們在陛下請一個見面的機會。到時候,那使者提出來讓大宋援助,陛下不可答應,但卻可以賜下王印,給他們一個番邦屬國的名分。」

趙禎笑著點點頭,陳初六又道:「這個名分對源氏而言,實屬雞肋,可他們終究是能拿著大宋的名頭,在東瀛喝令群雄。而那藤原氏、平氏不甘心,也會相繼派人前來,朝廷皆可一一賜印。」

「這是馭犬之道……」趙禎笑道:「用繩子拴住三條狗,從小到大,若忽然解開了一條狗的繩子,那條狗定會垂頭喪氣,威風盡喪。犬類以其為榮也!這馭犬之道,也算光明正大的陽謀。」

「陛下聖明。」陳初六低著頭一笑:「臣這裡還有一事,其實就是興辦義學。萬事開頭難,那東瀛扶桑國源氏使者,送了臣一點金銀,臣想用來給義學先支個架子出來,將來再做其他打算。」

「義學之事,朕與幾位大臣都談過了。」趙禎出乎陳初六之意料地道:「王先生、李迪說了,這義學不宜攤得太開了。一來是,山高皇帝遠,到了兩廣四川那種地方,朝廷管不了,這好事就能辦成壞事。二來是,外地山窮水惡,要是為了辦這件事,挪動其他款項,也甚是不妥。」

「陛下說的是,那這義學……」

「這義學就在開封府辦,這不是朝廷的事情,而是下放開封府的事情。開封府這十六個縣,人口眾多,又靠近都城,便於管理。若是辦得好了,其他三京,外帶蘇杭、太原幾個富裕之地,也學著辦,但都只能看他們自己的意思。」

趙禎的意思簡單,比陳初六的更切實際,這義學就在開封府辦,朝廷便於管轄,哪怕撥下款去,也知道錢落沒落到地。要是撥到兩廣去,興許在路上就有一半沒了。

這義學之事,本來就是州縣的財用有了富餘之後才辦的,強行推廣,招致的反對聲音肯定大了。開封府十六個縣的人敢不鳥陳初六的文書,就是背後還有天下州縣的官員撐腰。若是主動降下這級別,只在開封府辦,他們就沒了靠山。

這算是以退為進了。只不過,這對陳初六而言,影響力就大為下降了。去其虛而務其實,倒也不錯,能在開封府辦義學並且辦出效果,這本來就不簡單。推廣至全國,那也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陳初六點點頭,不再言語,趙禎見此,知道陳初六這是有些不樂意,心底也有些不忍,於是開口道:「這樣吧,朕許你每年二十個金頭御匠之名,讓你興辦義學之事,也有利可誘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