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此之前,陳初六肯定要做一件事的。宋仁宗在歷史上,算得上是仁德之君,但卻又太過於仁慈軟弱,以至於留下了諸多後患。表面上大好的江山社稷,實際上則是千瘡百孔的爛攤子。
若要切實改革,靠著修修補補,裱糊裱糊,似乎是行不通的。只有讓趙禎變得更為強硬,方能有機會讓大宋變得強起來。可趙禎從小生長著女威之下,又如何能變得強硬?若是真的改不了,那唯有……
陳初六心中一個念想閃過,卻很快又掐滅了。若是天命在中華,那誰為天子都一樣,若天命歸於陳家,那陳初六也只想做個周文王。
不過,陳初六心裡還是有了別的想法,這一代不行,何不放眼下一代?歷史上仁宗無子,在是收養了宋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也就是趙禎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是為宋英宗。宋英宗長子,便是宋神宗。
陳初六的思緒,便被敲門聲打斷了,從外面進來一個黑臉,笑道:「少爺,好消息,范希文、包希仁從外地回來了,似乎要有高升。陳計相家中的僕役送來帖子,是要少爺過去喝酒議事。」
陳初六站了起來,揉了揉眼睛道:「宋公垂在中書時,我便向他們講了,要讓希仁、希文回京,不知這次能得授什麼官職。」
陳長水笑著道:「早就有消息了,這次范希文要入朝為吏部主事,包拯則為開封府推官。范希文比少爺中進士還要早很久,現在到了這一步,可謂歷經千辛萬苦,算是值了。只希望不要再有磨難就好……」
聽到這個消息,陳初六還是相當高興的,便來到了陳堯佐家中。陳堯佐離開了權力中心,但手中的職權卻一點沒有減少,在汴京整頓河務,以初見成效。京畿百姓,都念著陳堯佐的好。
前些年,陳堯佐結交了不少人,其中有黑有白,魚龍混雜。若不是這樣,這整頓河務一事,在汴京便要失敗。可近些日子,陳堯佐卻在想辦法和這些人離遠一些。讓他離開權力中心,也正是要大用他的意思。
西北軍務,陳初六不敢提及,別人也不敢問。范仲淹、包拯回京授官,這乃是大喜事,眾人忍不住問起了范仲淹的主張。談了一下,無非是整頓吏治,但范仲淹提出來的有先後之分。開封府乃天下之首府,故而應當先整頓,所法者為太原是也。
眾人皆是表示支持,開封乃是天子腳下,但這地方水十分深,是該有人好好治一治了。何況陳堯佐整頓河務時,在開封府留下了不少隱患,有范仲淹、包拯回來,再加上富弼,剛好將這些隱患一併除掉。
談了一圈之後,卻是議到了開封府新任知府龐籍的身上。只見陳堯佐道:「這個龐籍原本是殿中侍御史,在言官之中算得上不黨不群,言之有事的清流。只不過,他任開封府知府之後,卻提出要減免工人市租。還放出消息來,這是效法知應在太原府減免商稅的辦法,知應你如何看這件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