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並未說什麼,看向魯宗道,說到:「魯愛卿,這銅多鉛低,到底是如何傷了小民百姓的,你仔細說說。」
魯宗道拱手道:「朝廷收取百姓田賦、身丁二稅,其中田賦交的乃是田產,身丁收的乃是制錢。小民百姓手中沒有制錢,便只好賣掉自家的糧食,去換制錢。」
「制錢在民間分兩種,一種是良幣、一種是劣幣。百姓交身丁錢,只能交良幣,若是交了劣幣,就得按照地方官府的定價補齊。」
「百姓要想換良幣,要賣掉的糧食更多了。官府收了稅錢之後,不論是良幣劣幣其實都是比一百二十文錢要多得多的。」
「各地交上來的稅,又不分良幣劣幣,故而朝廷只能收到一百二十文的劣幣。每年朝廷要重新將銅錢融化重鑄,花費一大筆冤枉錢。」
「其實這一大筆冤枉錢,都是被天下層層官吏分著吃了。這其中的門道還有許多,說都說不盡,臣一時說不盡。」
「這……」趙禎看了底下一圈,目光落到了李迪身上,道:「李迪,魯大人所說的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
「陛下,魯大人所言不虛。」李迪站出來道:「但這鑄錢的弊政,乃是古已有之,先帝與莊獻明肅太后在時,對此也早已知之。為何以先帝、太后之聖明,也並未改革此弊政,一直按照半銅半鉛的祖制鑄錢。」
「宋先生怎麼看這件事?」
「陛下,世上之事,本就難以兩全。唯有半銅半鉛,錢上的字跡才會清晰。這些制錢不少是要流傳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若是字跡模糊不清,恐怕照樣讓流通不便。何況模糊不清的錢幣流傳後世,比史書還要真切,這不是讓後世的人笑話麼?」宋綬站在底下說道。
「臣難以苟同,劣幣字跡模糊,照樣能在民間流通,而且在百姓手中更為常見。先帝和莊獻明肅太后為了改革鑄錢的弊政,才發行交子,用紙幣替代銅錢。若是為了粉飾太平加了這一成銅,太后做的又是白費了心機。」
「魯宗道,你什麼意思!」張茂直惱羞成怒,道:「什麼叫太后做的又白費心機,你的意思是太后許多事情都做錯了?上一次是哪一次?」
「張……」
「行了行了。」趙禎制住要吵起來的兩人,緩緩道:「錢法弊政,的確每年要花費朝廷許多錢,不止要補齊良幣,還有開礦煉銅。若是能省下這一筆花費,便可撥與軍費。宋先生與魯宗道所言,各有道理。加銅還是減銅,如何是好?」
聽到這裡,陳初六忽然明白了,趙禎哪裡是要什麼新朝氣象,分明是想籌措軍費。改革錢法,便能省下一大筆錢。但他明白錢法弊政維持到了今日,定是有大量既得利益者,改革改革,就是要割這些人的肉。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