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以身殉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徐良駿中了第二,還有十幾人也是上了皇榜,只是令人有些驚訝的是,往常與徐良駿同樣受人期許的何健京,卻是榜上無名。

陳初六看向何健京,語氣中並無半點責備,只是問道:「健京,考場之上,我看你寫得還不錯,為何最後卻落榜了。」

眾人都看向何健京,歐陽修沉吟道:「健京的文章不比良駿要差,哪怕不能並列,至少可入前十,難不成這次是犯了忌諱?」

其餘人也有一番猜測,何健京搖了搖頭道:「都不是,何某在考場之中,剛寫完策問,寫的真是淮鹽、四夷、浮費彌廣三策。」

陳初六這時微微驚訝了一下,這三道題乃是策問之中最難的。策問不過是定去留,憑何健京的本事,完全可以將策問寫成中上,花精力將詩賦論寫好。

何健京察覺到大家眼中的疑問,又解釋道:「淮南鹽積傷民,我對的是將淮鹽精煉,每年定量生產,打擊私鹽販賣。四夷之策,我對通商結友,遠交近攻。浮費彌廣,我對的便是令各部爭游,不進則退,從而裁汰冗官。」

陳初六略微點頭,何健京的對策,基本上是從太原府學來的。若是這麼寫, 何健京考中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何健京這時笑了一聲,又道:「可寫完了這三策之後,我忽然心想,難道當官做事,這就是事功之學嗎?這就是唯一的事功之道嗎?為官入仕,這就是何某託付一生的事情嗎?即便是託付一生,又能事多少功呢」

「弟子以為,事功之人,當以天下為計。事功之道,但為天下之大道。一人難有千鈞之力,萬人少有移山填海之能。弟子在考場之上,將已經寫完了的三道題,全都塗掉了,弟子想為先生之道補缺。」

「哦?」陳初六問道:「你以為我的道是什麼?」

「先生之道,雖然也是事功,但這事功卻有不同。先生說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樹人都是事功,若為官入仕,身處朝堂為天下謀福,這便是樹木。但先生不止樹木,而且創辦詩社,又屢興義學,這便是樹人。」

「學生想回家鄉,在西湖岸邊,創辦義學,為事功之道樹百年人!事功之人猶如長江之水連綿不絕!這便是事功之中的為往生繼絕學,也是古之聖賢的薪火相傳。若與天下、與萬世相比,何某的仕途何足掛齒呢?盡付與大道吧!」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事功之學在朝堂之上,已是有了立足之地,那就讓我何某,前去那些沒有事功之學的地方傳道吧!唯有如此,事功才能飛龍在天,成為天下顯學。

幾近殉道者。

就連陳初六這時滿是敬佩之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