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千零九十章 禮部試開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浦城章這時道:「知應這是留面子給本官了,明遠一詞,確實在晉書有載,但其義卻源自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至公出自管子,統體之道,在乎至無無私,與天下均其欲,故而今稱考官為至公明遠。」

眾考官皆是點了點頭,浦城章接著這句話,開口道:「既然要明遠,諸位就要不低頭看著自己的私利,既要至公,便不能徇私。本官再說一遍,誰要是暗地裡與考官有來往,一經發現,立即罷黜。」

「下官等遵命。」

貢院之外,兵丁將閒雜百姓盡皆驅趕走了。這時遠遠地,有兩個人氣喘吁吁跑了過來,一人提著箱子,道:「七爺,這該死的掌柜,不僅沒給咱們留車,連叫都沒有叫咱們一聲。」

柳永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不用多說了,你將箱子給我,再耽誤一會兒,可就晚了。」

小廝遞了過去:「七爺,當心別把考憑和乾糧掉了!」

臨末了,柳永總算是跑到了貢院門口。這外頭,也就站著幾十個人了。喘勻了氣,官差把他這行李都看過一遍,結果連個想要的衣服也沒翻到,便大失所望。

柳永雖然有些波折,但還算順利,到了考場之中,士子們皆是待在號舍之中,開始用飯。柳永看了看自己行李之中,被剪的細碎的大餅,嘆了口氣,倒了一碗涼水泡了泡便也用飯起來。

自從離開汴京之後,柳永參悟事功之學,無意之中,卻是改變了人生軌跡。不是歷史上那個破罐子破摔,奉旨填詞的柳三變,而是一個潛心學問、腳踏實地的柳永。

考生都入了貢院之後,浦城章領著這些考官,便一個號舍一個號舍看過去。徐良駿、何健京,還有四為詩社的一群人,都已是到了,陳初六心中初定。不過,看到這副模樣的柳永時,陳初六著實驚訝了一番。

次日開考,便是七道策問發下,貢院之中,頓時哀鴻遍野。

「儒道之異?這太多了,公而不黨,易而無私,這是出自什麼道家哪個人物?」

「呂覽好像就是呂氏春秋,竟然敢抨擊仁義之術!」

「史記晚生倒是讀過,可這位褚少是哪一位?江淹又是誰?通志是什麼書?淮南又在哪裡,跟鹽有什麼關係?頭疼……」

一名考生扶著腦袋,當下便有交了空卷回家的念頭。可一入了考場,就算是死了,也只能把屍體放在貢院裡,考完之後才能放出去。

但並非所有人都叫苦連天,還是有些看到了這幾道題的訣竅所在:「看似是策問,且是這前面四道,都不離入門經義。儒道之異雖不清楚,可刑疑付輕,賞疑從眾,忠厚之至,這可是儒家的主張,尚書中的原話。而道家的主張,反正離不開無為。而付輕也好,從眾也罷,這是有為。儒道之異,便可從這裡破題。」

「呂覽之言不足取,若問何法可教化百姓,這還不簡單?孔子與諸侯並列,適合嗎?自然不適合。其後兩道題,都是關乎財用的,一道是關乎四夷的。唔……妙啊,這幾道題,皆可用所學一一破解,這難道就是一以貫之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