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27章 事了拂衣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邢自珍、林德潤、侯叔獻來了太原府,除了道喜之外,其實還有一件事。如今之太原府的重要性,不說比河東路更高,至少能和河東路平起平坐。太原府今後之興衰,就是河東路今後之興衰。

陳初六在太原府留下的這巨大的產業,將來交給誰來管理,又如何才能管好,這三人過來,還得跟陳初六請教一番。

書房之中,陳初六與三人對坐,緩緩道:「太原府的這點產業,其實就是士農工商學五個部分。為士者講的就是官,清廉自守,知變通,從官到吏,皆一心為民,才能保證農、工、商三者各安其道。」

「養吏如養兒,平日裡怎麼教導兒子,就怎麼教訓那些吏員,這話自然不要說出去了。若用官話說來,就是賞罰分明。下官在太原府,施行了績效與年會兩個制度,府里兩位司馬,十分熟悉,他們二人治理官吏,足以勝任。」

「再說農,太原府的創舉便是惠農商行。本官離開之後,惠農商行可能是最難保住的。這斷了那些放貸的財路,且盈利不大。都是地方上的大族,看在本官的面子上做的。但邢學林知道義倉之舉,退而求其次,也能保七八成。」

「至於工,主要是永利監、石炭場與河工河務三處地方注意,石炭乃是基本,只要有石炭在,百姓就有錢,百姓有錢,就會有糧商運來糧食。只要太原府的糧倉不出現大虧空,糧價平穩,太原府百姓可保衣食無憂。」

「有了錢糧之後,永利監便可做許多器具賺錢,河工河務也不用擔心了。侯大人乃是治河能臣,自然不用下官多言了。隨後便是商了,太原府如今占盡了地利,貫通南北,坐擁塞內塞外商業之便,這裡的商稅,足以比得上江南蘇杭富庶之地。」

「商稅為重,不能一味加征,而是要減免一些,吸引商人過來。這樣便能多出許多養活人的行當,百姓的日子,也能過得更隨意了。這個若是遇到了困難,可以去找河東商會的馬思遠。」

「最後,便是學了。太原府已有了縣學、府學,求真務實、求同存異、求道無止、知行合一,這是下官培養的學風。士子有了刊文之陽曲周刊,如有了喉舌,治學制度已是十分完善,循序漸進便可。」

陳初六一句一句,仔仔細細交代好,每個重要的地方,都留了一個人選。說到最後,邢自珍卻是問道:「知應,說了這麼多,到底誰能替你當這個太原府知府呢?」

「我心底有一個人,可惜他不在這裡。暫時簡德元能替下官,等下官回京之後,再向天子薦人吧。若是太原府這些制度,連離開下官一天都不行,那就證明這個行不通,也沒必要在意了。」

「原來知應都思慮清楚了,我等這就放心了。」

陳初六又花了點時間,將三交口的軍倉安排好,拿出一筆錢,饋贈給了太原府的老友。忽然一天,官員與百姓醒來之後,發現陳初六已經悄然離開了。沒有告別,也沒有十里相送,就這麼平平淡淡,悄無聲息的離開了。

而太陽照常升起,汾水照常流淌,月圓月缺,草枯草榮。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片大地,似乎什麼也沒有變,又好像什麼都變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從陽曲坐船隨汾水而下,渡黃河而到河中府,再隨黃河東去,忽然天降暴雨,陳初六隻得在西京洛陽停下。剛踏上岸,便有人在岸上等候,湊近了一打聽,原來是判河南府事派人來接他了。這個人還是個熟人,前宰相李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