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並未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陳思懷,轉而又問道:「方才王相說,這襲承基乃是呂夷簡的人,陷害你先生的亦是此人,這背後的事情,思懷可想過?」
陳思懷沉默了有一會兒,才抬起頭道:「陛下,襲承基是呂相的人,若說他們利用此事做派系之爭,倒是還能說得過去。」
「可秦九自出京城,一直在民間胡鬧,到了太原府才民怨沸騰,最後死在先生失手之下。小臣想不通,難道從秦九出京城,就被呂相操縱了麼?若是這樣,那也太……」
陳思懷的話到這裡就打住了,言外之意,要麼就是呂夷簡手伸得也太遠了,該收手了。可如果不是呂夷簡,還有另外的人,已經在秦九身邊安插了人。
趙禎這麼一想,便覺得寒風嗖嗖,拍案道:「知應是朕的臂膀,想害知應,就是想害朕,這次絕對不能對只有有半點不利。朕若退讓一分,這背後之人,必會得寸進尺。」
——
次日,果然不出王曾所料,雖然那兩份奏摺,乃是秘密的送入了大內,可卻更早一步傳到了汴京的每個角落。
張氏抱著孩子,跑到太后那裡哭訴:「也不知到底哪裡得罪了那陳初六,不過是想給孩子,尋幾畝薄田和幾個良善百姓供養,求一些衣食罷了。那姓陳的,竟然動手殺了的人。太后評評理,這狀元公,難道就會欺負我一個弱女子麼?」
太后握著張氏的手:「別生那些人的氣,他們在底下對付那些刁民,也難得很。再說了,人家也不是沒有道理。天子那邊,你去說過了麼?」
「還……還沒敢去,皇上日理萬機,不敢拿這些事去煩他。再說皇上和這個姓陳的,關係還可好。只怕,只怕皇上因為這事,從此就冷落我了。」
「好孩子!」太后歡喜地笑了,牽著張氏的手,站了起來,道:「你識大體,知輕重,體諒皇上的辛苦和難處,果然是個好孩子,皇上沒有寵錯你。哀家幫你這一次,替你去說說情。」
「謝太后……」
對於外官而言,秦九之死,乃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一旦處理不好,哪怕奏摺上用詞不妥,找來的都是誅三族的大罪。可對於宮裡的人而言,這不過是又死了條狗,最多引起一點「家庭紛爭」罷了。
在太后的調和之下,趙禎與張氏只見的感情沒有多大的變化。而在這宮牆皇城之外,就不是這麼平靜了。街頭巷尾,勾欄瓦舍,芸芸眾生,販夫走卒,亦是知道了這兩件大事,對此便議論紛紛起來。
陳初六離開汴京,已有差不多兩年了。但在這片市井繁華的地方,卻總是缺不了關於他的傳聞。這傳聞多半有真有假,假的多半是附會之說。
明明是江南某官員的政績,用故事說出來,無一賣座。如果將這故事原封不動,將主角和第一配角的名字換成陳初六和黑小伙,那這個故事准賣座。
至於陳初六為何能一天之內,從太原走到杭州,說書人解釋說,好心的人,都有神仙幫忙。
再加上汴京中說書的人,多半是從醉桃源中出來的,故而編出來的這些故事,都是陳初六機智勇猛,為民做主的故事。故而在民間,陳初六逐漸便有了如包青天那種形象。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