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還不上,家裡沒錢還,難道還沒有一膀子力氣?若真是借了糧,家裡遭遇大變,比如死了當家的,只剩下孤兒寡母。這筆錢,由官府出了。但有一個條件,這家人遵紀守法,要是良民。」
大家把看向陳初六,只見陳初六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姓喬的那位接著又道:「經過與陳大人的磋商,以及我等幾個家族的合計,這利息定在二分上下,要是借得少,就二分半息,要是借的多,可以少到二分息。」
「這借錢,也不是張口就借的。其一,若家裡有田產,可找到諸位鄉老,要一份作保的文書,或者找三戶有田產的人相互作保,即可借錢,最高不得超過田產所值。其二,家裡沒有田產,也可互保,但能借的錢就少了。」
陳初六看到底下的那些里長眼前一亮,這要想借錢,先過他們的手,這不就是說他們可以借著這個機會索取了?好事,大大的好事!正在大家喜上眉梢的食盒,陳初六冷哼一聲,站了起來道:「你們想要錢,本官知道,惠農商行既然有官府參與,那官府就要上下監督,可誰要是從百姓手裡要錢,別怪本官不客氣。」
「咳咳,對了。」喬家、王家的人一同道:「惠農商行每年是會給各位里長、鄉老一些酬謝的,惠農商行的一成股份,免費提供給大家。若是惠農商行有什麼虧損你,大家年末分紅不也就少了?」
「明白,明白。」眾人點點頭,但心裡還是說,天高皇帝遠,這麼多人,你管得了誰?要錢不行,要窩窩頭不就成了,嘿嘿!
商討了半天,惠農商行揭牌成立,這細節上的事情,有邢學林去辦。陽曲的惠農商行,是一個試點,為的是給太原府其他縣樹立榜樣。哪怕在臨川已經成功實行義倉,陳初六也沒有一開始就在太原全面推行。因地制宜這條原則,永遠不能丟。
回到府衙,陳思懷正在書房,手裡拿著一篇文章,等著陳初六回來給他點撥。這個弟子,在陳初六眼裡亦師亦友,見了他寫了文章,二話不說,便拿來看了。
陳思懷寫的題也是「通商惠工」,這令陳初六頗有些驚訝。上一次在四為學院布置作業,寫的是「通商惠工」,但這些人寫起來,沒一篇佳作。只有一篇反駁「通商惠工」的文章還算寫得通透。陳初六在矮個子裡拔高個子,才選了一篇反駁的。
拿過陳思懷的文章,只見其開篇第一句,便是「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聖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願出於途者,蓋皆本也。」
這是陳初六常用的釜底抽薪,不是說士農為本、工商為末嘛?那是你們胡說八道,聖人認為,士農工商都是本。隨後就擺出道理和典故,說明工商皆本,既然皆本,那怎麼能重農抑商呢?
「抑末厚本,非正論也。」
那工商皆本,為什麼古代要重農抑商呢?那是為了避免社會資源浪費,比如過於奢侈的宴會、神巫騙錢、過分的祭祀,因為這些浪費資源,這才有聖人的抑末之道。
「治天下者既輕其賦斂矣,而民間之習俗未去,蠱惑不除,奢侈不革,則民仍不可使富也。一概痛絕之,此古聖王崇本抑末之道。」
重視農業,是為了讓百姓脫離貧困,百姓貧困的原因,不是商業,而是那些惡習,所以要一概痛絕這些惡習,而並非是痛絕商業。這解釋得固然有些牽強,但陳初六讀完這篇文章,仍舊拍手大喜道:「思懷,你把為師的心裡話都說出來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