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七百二十章 新舊更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陳初六長嘆一聲:「簡單和你們說幾句吧,但出了這個門,可不要到處說。」

「謹記謹記。」

從陳初六的角度看來,這件事情,與朝中的利益糾葛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張知白乃是老臣,極為有威望,他被貶離開相位之後,朝中權力出現了真空。再加上賀飛馳等老臣離開,這更是加劇了權力真空。

這個權力真空,導致各種現存勢力瘋狂湧入,在這裡面相互碾壓。表面上看不出來什麼,大家風風光光,你好我好。但朝局鬥爭,從來都是暗中下手,勝負往往決於一瞬間。

張知白、賀飛馳、張士遜都是三朝老臣,樹大根深,門生故吏滿天下。這一派勢力,乃是太祖培養起來的,又被先帝依仗的勢力,還有一派,是先帝手中培養起來,交給趙禎來提拔任用的。

舊臣一個個倒下,從丁渭、寇準開始,直到前不久的張知白、賀飛馳。此消彼長,舊臣勢力已經大不如前,而新臣勢力,則是如日中天。

張士遜作為舊臣中的頭頭,被推入了這個權力真空,只可惜,他手底下能人少,填補不了這個真空,只能遭到反噬。如今張士遜出現這局面,不是他自身有什麼毛病,而是大勢所趨,甚至說天理不容。

作一任考官,就要收一群門生,勢力又要增長。不論是新臣勢力,還是天家都不願意看見這樣的局面出現。屬於舊臣時代要落幕了,張士遜是一個緩衝過渡的人物,這會試之大功,絕不可能讓他輕易得到。

說起來,太后在這背後,看著這新舊更迭,倒是坐收漁翁之利。一開始,她們孤兒寡母臨朝,坐不穩,就假借黨爭,把丁渭、寇準這些強權人物趕走,手握重權。

又把張知白、馮拯這些有威望的老臣委以重任,穩住局面。從一開始,她就已經盤算好了,如何發揮完這群舊臣的餘熱,然後讓他們滾蛋。前不久「大病一場」,吐故納新便是如此。

到了如今,吐故納新已經不用太后動手了,足夠強大的新勢力,會將剩下的老臣通通趕走,然後又被更加新的勢力取代。江山代有才人出,文武貨賣帝王家。

考題泄露是誰所為,就不重要了,張三李四,最後肯定只是一個替罪羊。要看是誰操縱了,看誰成了新的次相就是了。

陳初六卻還有一個疑惑,按道理來說,這次考題泄露,肯定會牽連到他,可現在看來,似乎有點「雨女無瓜」。陳初六覺得一定會牽連到他,其實也是基於新舊勢力的思考。

當前朝政,說白了其實是太后的,並非是趙禎的。陳初六不是太后的人,而是趙禎的人,而且被趙禎十分信任。太后如今提拔的人,到了趙禎親政的時候,就變成了「寇準、張知白、張士遜」這種老臣,陳初六就成了「新勢力」。

因而陳初六早已經想清楚,趙禎親政之前,無論他立多大功,最後都會被無情打壓。同樣的,無論這個時候他得罪多少人,最後也會盡釋前嫌,重新提拔。所以近些日子,陳初六所做的事情,幾乎都是得罪人卻有利於朝廷的。

太后也透漏過口風,要讓他去地方上為官一任,陳初六算了算,估計也就是跟著張士遜一起滾蛋。可到這個時候,他還沒想清楚要用哪種體-位滾蛋。

陳初六在詩社中與大家談心,讓大家明白大局如何,細節就沒說了。說了得有一個多時辰,忽然聽到外面嘈雜不已,跑進來數名衣冠不整的書生:「不好了,洪青陽洪學士被官府抓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