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鄉親們向你報喜。義倉開辦之後,鄉親們有錢了,官府也賺錢了,大戶也賺錢了,義倉還存了不少,能修橋鋪路,養活鰥寡孤獨。都說奇怪,怎麼憑空多出了這麼多錢。」
「還有占城稻,臨川百姓將這稻穀與糯米合種,發現長得又快又好。種了兩季,都獲豐收,現運了不少種子過來,想讓賢婿將此糧種推廣,也可以讓其他地方的百姓,年年豐收。」
陳初六聞言倍感欣慰,這就是倉稟實而知禮節呀!
但欣慰之後,陳初六又有些擔憂,回到:「義倉首獲成功,值得高興,但義倉之興,興在一個『義』字,為義而聚,為義而動,故而要守住這個義字,才能守住義倉的興。」
李成啟笑著點點頭:「正是如此,老夫在臨川,也是讓他們堅守義。少賺一點,絕不虧本就行。只可惜,這義字當頭的事情,在天下推行不開,又守不長久。好在還有一個占城稻,此等良種,十年之內就可傳遍天下。彼時,天下稻田增產三成,那是多少糧食?等於將天下百姓的稅免去了,這就是藏富於民呀。」
陳初六聽到這裡,卻是搖了搖頭,李成啟問道:「賢婿,難道不是如此嗎?」
「若是真有此良種,天下糧食多三成,自然是好事。雖說谷賤也傷農,總歸不會有那麼多人餓死。只是育種一事,過於複雜,三五年內,根本看不出成果。也許這良種產量大了,卻不抗旱,或許易遭蟲害,一旦遇到這些,最後導致產量銳減,就不是我們的初衷了。」
李成啟聽了之後,深思起來,喝了口茶,又攤攤手道:「本官不太懂農事,若果真如此,推行良種之事,是要謹慎為之。」
陳守仁哈哈一笑,忙出來打圓場道:「親家,你別聽那小子胡謅,你不懂農事,他豈能懂?這小子又沒下過幾次田……」
周氏也跟著道:「這占城稻在汴京也試種了一些,汴京不比江南,倒是培育出了一種產量略高,抗寒抗旱的稻種,到時候拿一點去臨川叫鄉親們試試?」
陳初六擺手道:「爹,娘,不能如此貿然移種,育種之事要因地制宜。豈不聞,生於淮南……」
「住嘴!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跟你爹媽,跟你岳丈說話,怎能這樣?」陳守仁板著臉道:「讀書你最明白,可說到種地,你見得多,還是我們見得多?」
陳初六十分無奈,只好賠禮,李成啟倒是笑了笑:「賢婿說得也有道理,是我魯莽了。」
李成啟第一次來陳府,陳守仁他們還不知道他的性格,只知他是個極為頑固的老頭,寧可被貶,也不阿諛奉承。這等人,往往最好面子,故而方才為了給他面子,說了陳初六幾句。
只不過,陳初六卻是知道,李成啟把這些話聽進心裡去了,等他回了臨川,定有改變。但盼兒、巧兒挺著大肚子,他一時半會兒也不會回去。
屋中眾人,又是一陣歡笑,李成啟忽然拍了一下大腿道:「賢婿,我這次來還帶了一個人,這人你也認識,叫陳思懷,是個挺聰明的孩子。他家裡千般萬般求,讓我帶過來和你見一見面。」
「哦?何不見他進來。」
李成啟隨意吩咐了一句,自有下人過去領著陳思懷來,小孩年紀不大,進來有些畏畏縮縮,穿著十分簡素,看得出來,還是剛換了一套新衣。陳思懷有些緊張,但仍不失禮貌,恭恭敬敬行禮之後,安分地候著,等陳初六說話。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