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仿佛是平靜的水裡,丟下了一顆巨大的石頭。眾人都是心想,諸葛亮雖然是名相,輔佐劉備也是忠心耿耿,可他連儒學著作也沒有,怎麼可能傳承自他呢?
若說傳承與他,還不如說是傳承於王肅(孔明CP王朗之子,通世大儒)。
見大家都是震驚,陳初六的神情卻是一點波動也沒有,他接著道:「諸葛亮之上,乃是張良。張良之上,乃是荀子,荀子之上,乃是子貢。事功之學的道統,以及四為句的來源,便是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子貢、荀子、張良、諸葛亮……」
在場之人,無不嘴角抽搐。爭議最大的,也就是張良和諸葛亮了,大家心想,這倆人是不是跑錯了劇場?
可陳初六不容大家提問,便開始解釋道:「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覺得張良與諸葛亮,要麼是兵家,要麼是法家,絕難以是儒家,自然我等道統,不能傳承自他們倆?」
大家點點頭,只見陳初六道:「不止此二人,古耕莘伊尹,釣渭子牙皆為儒者,雖不審其生治什麼經典,卻有匡扶宇宙之才。後世所謂大儒,不過尋章摘句,數黃論黑,於筆硯之間舞文弄墨也!」
事功事功,當然是要重事功了,伊尹輔佐湯,姜子牙輔佐文王,張良輔佐劉邦,諸葛亮輔佐劉備,這都有安邦定國平天下之才。諸葛亮雖然差了點……說白了,這就是事功之學中取得最高成績的人啊。
那張良、諸葛亮他們是不是儒者呢?是,不僅僅是,而且是更加正統的儒者,因為儒者的學說傳承自堯舜禹,堯舜禹就是事功之人。
在他看來,堯舜禹是事功之學的鼻祖,他們要麼定四時曆法、要麼定律法、要麼治水,總之做了很多平天下的好事。不止堯舜禹,湯和文武周公,也都替天行道,安定了天下。
可到了孔子的時候,天下人都不肯事功,只顧著爭奪名利,所以孔子周遊列國,都沒有拿到offer。孔子傳承的的本事,一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務實」,一部分是「務虛」。
子思、孟子、韓愈他們繼承的那一部分,是務虛。子貢、荀子、張良、諸葛亮繼承的這一部分,則是務實。務虛當然有著作,務實就不一定有了。除了荀子以外,其他人都是通過身體力行來繼承事功之學的。
身體力行難道不比尋章摘句更加有說服力嘛?
張良、諸葛亮疑似兵家、法家,是因為他們把兵家、法家看做是「器」,也就是工具。但他們的目的,則都是儒家所倡導的「道」。
事功之學,便是以道御器!
陳初六這一番理論,既維護了孟子、韓愈的地位,不至於把清流全部得罪,同時也拔高了儒家的地位,在路人緣上可以說是十分友好的。
「上承堯舜禹之先王之道,自孔子始,事功與清談分流。孔子、子貢、荀子、子房、孔明這一脈便是我等的道統。韓昌黎有言,孟軻之後,儒家心法不得傳,此謬誤也,事天下功乃是儒家心法。」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