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指著拓跋力罵了個狗血淋頭,可拓跋力仗著一句也聽不懂,站在那裡怡然自得。他身旁兩人,看到大宋群臣也只是呈口舌之威,臉色更有不屑之意。
只見太后命人將垂簾稍微撥開,露出一絲縫隙,好讓人看到她,太后聲色俱厲道:「西涼不過大宋臣屬,爾等為朝廷鎮守邊關,朝廷亦可曾虧待過你們半點?朝廷年賜金帛不計其數,爾等進貢不過牛羊千頭。
「此番賑災,朝廷體己之心解救爾等,爾等不思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反而橫加干擾,肆意索要。難道邊陲之人,就是如此無情無義?西涼有十萬鐵騎,大宋有百萬雄兵枕戈達旦,豈懼爾等?」
「竟敢在金殿之上口出不遜,欺侮朝廷,真是豈有此理!朝廷即日起,不給一錢一糧予西涼,要麼西涼王將你們幾個問罪斬首,要麼一決雌雄,教爾等邊夷懂一懂禮數!」
朝廷上的大臣一併道:「太后聖明!」
拓跋力聽著身邊一人的譯語,臉色明顯是被太后這一番話驚到了,露出「他們膽子怎麼這麼大」的臉色。三個人在金殿之中,用党項語商議起來,最後那精悍的老頭站出來道:「太后,可能由於我們兩族文化習慣不同,故而剛才的話,冒犯到您了。在這裡,臣向您和陛下賠罪。」
陳初六心中冷笑,文化習慣不同,這還真是古今通用的混帳藉口。既然她們賠罪了,那朝廷就得裝作大度的樣子了,太后沒說話,而是對王曾道:「首相,當如何處置?」
「啟奏聖后、陛下,貢臣無禮,當重責之,滅其驕橫之心。此外還有再寫一封詔書,申斥西涼王李德明御下不嚴。但西涼百姓何苦,朝廷應當繼續商議賑災事宜。」王曾拱手說道。
「唔,好,就依首相所言!」太后開口道:「來人吶,將其左隨之人,拖下去重責四十大板!其餘二人,靜候聽旨!」
只見金殿外走來十名武士,二話不說便將那精悍的老頭拖下去了,拓跋力一臉憤慨,卻是沒敢吱聲,看樣子也是外厲內荏之輩。他不說話,可能是因為他右身旁的那年輕男子,也沒有說話。
党項人尚有草原習性,太后此舉,這是打奴給主看。把他們的嘴巴打掉,那麼就得接著朝廷四夷館的人說話,不論他們說什麼話,也會被過濾為恭敬之語,朝廷顏面就這樣保住了。
陳初六心裡仔細琢磨太后的話,她似乎對西涼打敗吐蕃的事情並不感到有什麼可怕,反而十分泰然。這是故作鎮靜,還是朝廷早有準備?亦或者,西涼大敗吐蕃,其實另有別的情況。
其實也對,西涼和吐蕃打仗,並非一日。就算大敗吐蕃,也損耗了許多軍力,掠奪了幾個吐蕃部落,捉了許多奴隸,恐怕也沒來得及笑話。如今的西涼,也只是把鐵騎遷移到邊境,打算恫嚇一番,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戰而得大把糧食,用來修補戰後的損失。
什麼攜大勝之餘威,那是屁話。若是真有這個本事,就該乘勝追擊,一舉蕩平吐蕃。攜餘威尚不能追擊吐蕃,還敢來惹大宋?大宋再不濟,也比吐蕃要強一些。陳初六想清楚這件事情,心底信心倍增。
太后環顧一周,問道:「朝廷當擬詔書申斥西涼王,誰能執筆?」
此話一出,剛才喊打喊殺的人,都安靜下來了。倒不是每個人都軟蛋了,而是他們自認為文辭不足以雄遠國,怕耽誤了。
這一封詔書要有氣吞江河的氣勢!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