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百九十四章 經筵首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王曾謝恩之後,站起來道:「政事堂事稍輕緩,攜各殿、館閣學士前來,一同查驗陛下的學問。」

趙禎笑了道:「暑氣正盛,前些日子來了幾百斤西瓜,賜給愛卿們嘗嘗鮮兒,再取幾盅梅酒給先生,這也是去暑佳品呀!」

王曾等大臣,自是被天子這一頓關懷,感動得無以復加。陳初六與趙禎對視一眼,看得出趙禎眼神之中,有十分的期許。一旁李葳,看到他們倆「眉來眼去」,冷哼一聲。

趙禎的學問,陳初六心知肚明。說起來並不是很好,至少對不起他所接受的教育資源。整個大宋的名儒,都給他上課,在這種環境下,能差到那裡去?可身為天子,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真要拿出來單獨比試學問,估計和陳長水差不多。

可趙禎讀書,都是觀其大略,讀一本書,必有研究這本書的宿儒。這宿儒治此書,窮經皓首,把畢其一生研究出來的精華,告訴給趙禎。

陳初六坐在天子右側,等諸多繁雜的禮節行完之後,便開始講學了。

因為新編《大學》的緣故,陳初六「治經」的名聲也是不淺,再加上過目不忘的傳言,文壇之中都以為陳初六是「經學大家」。

在場之人,無不翹首以盼,這位年紀輕輕的「經學大家」,會講出多麼精闢的道理出來?場外之人,雖看不見陳初六,卻並非沒有關注。這一天,汴京城中對他的議論之聲,也漸漸平息了。

之前有傳言,陳初六重功利,即便讀上乘聖賢之書,也會落於下乘。有人以為不然,陳初六是能雅能俗,既能陽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

到底是怎樣,且看今天經筵首秀了。

開始起講,陳初六倒也四平八穩。春秋一書,亦經亦史,所說的不過是先王之道,在春秋時期逐漸被破壞,君臣之義,也逐漸淪亡。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禮崩樂壞,每個人都變得心狠手辣,一家人打得不可開交。

那麼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是天下大亂。所以需要得出結論,放棄先王之道、君臣之義,天下就會大亂,想要天下大治,就得重新撿起先王之道、君臣之義。這也就是孔子的復古,想要回到各安其位的狀態。

春秋微言大義,陳初六先將原文用俗語解釋,再深掘內涵。陳初六讀的書很多,他也知道天子大概讀過一些什麼書,講學起來,善於旁徵博引,融會貫通。不說別人怎麼看,只見天子在台上聽了,頻頻點頭,深以為然。

「方才所講鄭伯克段於鄢,乃是左傳第一篇。題中不稱莊公為「鄭伯」,是在譏諷他未盡長兄之責。其弟有錯,沒有耐心教導,反而聽之任之,早有準備除掉親弟弟。共叔段不稱『太叔』,是因為他同樣也沒有盡作為臣弟的職責,篡位謀逆。用『克』,就像兩國相爭,諷刺兄弟反目成仇。字字句句都是批判,這就是春秋的微言大義。」

陳初六講完,鬆了口氣,剛要將金尺放下,趙禎忽然又問道:「陳直館,《春秋》是聖人之言,為何這首篇文章,便是兄弟反目,君臣相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