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百七十二章 功成身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哦?這麼說來,岳丈,你這可是錯得沒邊了?」

「這……」李成啟老臉一紅道:「十中八九,百密一疏,我能料到泉州的信件,可料不到汴京的信。」

陳初六淡淡一笑,接過那一大包信件,打開來看,其中有陳守仁和周氏的信,說汴京中的宅邸,已經打掃乾淨,可以擇日返回汴京。其次,還有高陽、劉沆二人寄來的書信,說明這些日子汴京里的動向。別的倒沒什麼,可信中多有提及四為詩社,說那邊學子相爭不下,已經發生數次衝突。

這種事情,陳初六早就料到了。四為詩社是他創立的,現如今能拿得出手的人,也只有他一個。他離京已然數月,等於是沒了權威,一群血氣方剛的學子,正是多有奇思妙想的年紀,發生衝突是可想而知的。

這件事情放在一邊,陳初六拿起了汴京發來的邸報。這邸報並非公文,起到的是「知照州縣,曉諭軍民」的作用,也就是相當於非正式性文件,提醒底下的人,該收稅時收稅,該發配犯人時發配,該防汛的時候防汛。

大宋時,科舉制度尚未完善。幾年一考,在一年之中哪個日子開考,這些都是沒有定下來。所以每年年中時,便要知照各州縣,開始準備秋試,來年準備春闈,貢舉子入京。陳初六受到的邸報,正是說的這件事情。

不過,這邸報雖是「知照州縣、曉諭軍民」,但誰都知道,百姓不會看著玩意兒,曉諭軍民四個字,就是為了應和前面四個字,生硬湊出來的。知照州縣,倒是真的。從汴京發來的邸報,先送到路府,再抄送至州縣。州縣將邸報的意圖揣摩清楚,寫下告示,告知百姓當如何做。

但這邸報,從汴京出發之後,只有路府有一份原本。可如今,卻從京城直接送了一份原本給陳初六。

李成啟在一旁看著,對剛才猜的事情有些不服,當下便又道:「賢婿,這份邸報本是只給各路提學看的,可現在給到了你手裡。依老夫猜測,聖上似乎要委任你為一方學提。」

「學提?不,我資歷不夠,難以服眾。」陳初六搖頭回道。

「相信老夫,就算不是提學,也是與科舉相關的。若是猜得不錯,這次秋試、或是春闈,你要開山正式收弟子了。」

「呵呵,就借岳丈吉言了。」

陳初六笑了笑,打算上馬繼續走,可生後又傳來喊聲,「陳公子慢走,放大鏡用三面正像!」

李成啟驚喜地道:「這才是趙允迪的書信。」

陳初六又是下馬,接過信件瀏覽一番,對李成啟道:「岳丈,你猜得一點也不錯!趙允迪大勝了,劉世光的頭餵了鯊魚……」

那送信的人拱手道:「陳公子,趙將軍說,你看了信之後,必有回信。」

陳初六點點頭,寫信回到,功勞簿上添李成啟一筆,保其散官閒職。另外,在番禺給阿福厚葬,修建一所教堂。最後需要採集一些珠寶,還得交趙禎的差呢。信使走後,陳初六直接回了臨川,功成身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