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百四十八章 天子開始發育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張氏八歲入宮,其父乃石州推官,世父原為登聞鼓判官,近些日子兼任開封府推官,提點府界公事。說起來,這張氏的門第,實難比郭氏。只不過天子較為寵幸張氏。」

有個監察御史回到:「郭氏門第雖然崇高,但卻是武將出身,若是再為皇親,恐又多出一楊賜之流。張氏門第稍顯不足,卻是正兒八經的進士之家,又是寒門,立他為後,將來也不會有尾大不掉之憂。」

聽了這個,大家都是點了點頭。但馮拯卻擺擺手:「此事乃是天子家事,我等不能多議。立誰為後,太后自有主張。」

馮拯這麼說,大家都是嘆了口氣。馮拯什麼都好,就是在太后面前還有些軟弱,不敢跟至高硬剛。陳初六在紙上寫著,心裡則揣度馮拯作為宰相,處理好太后和百官之間的關係,還真不容易。

只不過,皇后的人選是比較重要的,要是沒選好,那不是一家一戶的事情,是整個大宋的事情。百官們自然希望皇后溫柔聰慧,在後宮中安心侍奉天子,生下孩子之後,相夫教子。

但太后未必是這麼想的,立了皇后之後,皇后的那些親戚估計也不會這麼想。反倒是天子自己的意見,成了最不重要的了。

陳初六心裡思考著郭氏、張氏二人,好像記得歷史上宋仁宗換過皇后。一開始立了郭氏為後,後來太后駕崩之後,立馬廢了郭皇后,改為了曹皇后。至於張氏,則依舊被寵幸直到死去,天子追封為皇后。

大家在議論該立誰為皇后的時候,陳初六心裡早已經知道結果,但他不能說。

除了立後的事情,眾監察御史,陸續說了很多他們發現的時弊。說的話題,沒有之前兩個那麼生猛了,用不著動不動就觸怒太后。但說出來的事情,也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首相,運抵京師的糧食,竟有七成發霉,缺斤少兩,以次充好者比比皆是,上旬漕司那邊斬了二十多個漕丁!」

「本官聽聞閩地海風甚大,猶如海龍捲席,漁民百姓損失甚大。」

「啟稟相爺,前不久本官參劾刑部侍郎柳兼義,刑部人心懷怨念,竟然下官家鄉縣令,捉捕家人。還污我在朝亂政,家中族老,要將下官逐出族譜,將祖父棺槨移出祖墳!請相爺為下官做主!」

眾人聞言大驚失色,竟有人敢打擊報復,還用這麼下三濫的手法馮拯當下答應,要主持公道。陳初六汗顏,心說這監察御史別看威風凜凜,實地里也是這麼危險的啊。

議事堂內,大家有話說話,暢所欲言。有時意見相左,大家吵起來,也是爭得有理有據。看得陳初六也心痒痒。

但他知道。自己壓根就沒有發言的權力。只好快速揮動手中之筆。,事事都記,不一會兒那一迭紙,就下去了一半。

魯宗道瞥了一眼這邊,看桌上厚厚的紀要,捋須若有所思。同樣的,陳初六面前高高壘起的紀要,引起了馮拯、王曾二人的注意。

剛進來的時候,他們還沒注意到。可現在看到了,這二人心裡一驚,媽耶,這混帳小子怎麼在這裡。寫啥呢?寫那麼多,不會是混帳小子亂塗亂寫吧?

現在懶得管他,待會散了會,留他問問近況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