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百零三章 鎏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陳初六大喜道:「看樣子不錯,來人吶,取一塊下來與我看看。」

接過一大塊玻璃,足有五十公分長寬吧,做一面鏡子是足夠的。又查看了幾塊,發現這些玻璃的厚度都有細微的差別,但都還算薄。有了玻璃,鏡子便完成了一半。

剩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將銀鍍在鏡子的一面。真正意義上的鍍銀法在十七世紀才出現,這會兒肯定沒有的。但華夏古代卻有一種類似的「鍍」金屬塗層法,叫做「鎏金」。

鎏金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齊,塗在物體表面,然後通過加熱將水銀蒸發,金就附著在物體表面不脫了。這辦法是漢代煉丹家,為了在丹藥表面留下金字兒想出來的辦法,煉出來的丹藥就是金丹。

這個辦法後來發展成了一項工藝,到了宋代,這種鎏金鎏銀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陳初六這兩天去將作監打聽過,找了個已經退役的老工匠,此時在不遠處。

陳初六將錢付了,讓那琉璃廠的人回去告訴廠里的人,再定五百片這種玻璃,質量要更高一些,厚度要均勻。拿了十塊玻璃,找到將作監的老工匠,這人叫葛季,在將作監時是一雙巧手。

老葛將這玻璃來回看了一眼:「陳大人,恕老拙不明白,這無色的琉璃,本就是廢品,塗一層銀子,這不是糟踐了銀子麼?」

「老葛啊,你用不著擔心銀子,你先想辦法把這玻璃割成九塊。」陳初六笑道:「不過要小心了,這玻璃鋒利得很。你割完了玻璃,再將玻璃的一面塗上銀子,越薄越好,但要均勻,不可有一處沒有塗抹。所耗費之銀兩,我按雙倍給你,當做你的報酬。」

老葛忙是擺手道:「狀元郎看得起老拙,就是白干老拙也願意,可老拙有些擔心,若是塗的時候,將這些琉璃失手打碎了可如何是好?」

「打碎了不要緊,你先做出來成品,最好找出來可以量產的方法。」陳初六又吩咐道:「做好了之後,弄一個木質框子,把這琉璃放在框子裡面固定好,送到我府上。」

老葛點點頭:「狀元郎既然打定主意想要,這不用很久,一個時辰,讓狀元郎看到。」

陳初六撓撓頭:「那我在這裡等一會兒,你細心把這鏡子做好,必有重賞。」

陳初六為人,向來對士農工商一視同仁,職業決定不了人的好壞,更決定不了人的尊貴。這些商人、工匠、農人對歷史的推動,遠遠要大於那些在朝中碌碌無為的官員。

勞動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主體,尊重每一個辛勤勞動的人。

有了陳初六這份尊重,那苦作了半輩子的葛季,可能並不知道陳初六寫了詩文,也不知道陳初六是個什麼官,他對陳初六的了解也許只有一個「狀元」而已,但在陳初六面前,他卻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了,打心裡高興和感動。

葛季親自去給玻璃鍍銀,叫自己的兒子去做木框,半個多時辰之後,站在外面的陳初六忽然感覺到眼前一道白光閃過。

「狀元郎,這無色的琉璃鍍銀之後,竟然可以像銅鏡一樣!真是咄咄怪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