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上見此,疑惑問道:「初六大哥,這裡沒有外人,拘禮做什麼,何不盡興?」
陳初六擺擺手:「此物雖然稀奇,卻不合臣的口味,皇上多吃點吧。」
說完,陳初六撿了幾顆瓜子,揣進兜里。小皇上笑道:「初六大哥,你是想拿著這種子回去自己種嗎?何必如此麻煩,汴京又種不了,朕叫左藏庫差人送幾個給你。」
「不用不用,臣心中有一想法,暫時還不能說出來。」陳初六笑道:「等明年這個時候,臣定能讓皇上吃上更好的西瓜。」
「哦?」小皇上一臉貪吃的模樣。
從延福宮出來,陳初六手上還提著兩枚西瓜,小皇上堅持送的。按說,現在陳初六就得前去資善堂報到,然後去中書省值班。可之前見到了蕭貫,約好了一起會面,陳初六得提前回去準備。
會右文殿把東西收拾了,便回了家裡。與蕭貫會面,知他娶了一房妻子,還生了一男一女,可謂是美滿。到了汴京為太常寺丞,可能又得七八年才有官位變動,他打算將父母從家鄉接過來,在汴京城外安家。
看樣子,這蕭貫也是買不起房子的清官。陳初六忽然提議,鄉下有一座莊園,可把裡面的房子賣給蕭貫。那房子於陳家無用,蕭貫也並不矯情。
喝茶聊天,把那西瓜給大家嘗了。兩個西瓜,委實不夠大家分的,只是沾沾舌頭罷了。吃完西瓜,喝了會兒茶,陳初六又帶著蕭貫前去「四為詩社」。
在陳初六的資助下,來自臨川的一些讀書人有了一個固定的居所。在那邊,他們交談作詩,經常舉辦文會。久而久之,便在那裡有了固定的文人交流場所,也就是汴京的四為詩社了。
四為詩社有陳初六的名頭在這裡,即便不用任何資助,也有許多文人趨之若鶩。逐漸逐漸,四為詩社聚攏了一批來自大宋各地的文人,形成了一個寫詩的流派。
當然,其中的主力還是陳初六家鄉的那些人。歐陽修顏子義等人,皆是一時俊傑。蕭貫來到四為詩社,與顏子義又是一番敘舊。
顏子義可憋屈了,當初他是州試第二,僅僅差一名,沒想到現在還在讀書,而第一已經是五品官,身穿緋袍了。最令人狠得牙痒痒的是連當年第五也已經步入官場,不到三個月已經升了官。而他們這一群人,只是增長歲月而已。
陳初六親自來到詩社,自然引起了詩社中文人的轟動。當即呼朋喚友過來,非要逼著陳初六舉行詩會,讓陳初六擔任評委,品評汴京文人的詩詞。
古時察舉制的時候,便有月旦評之類的活動。若是某人被名士評價了,必定身價百倍。陳初六是名士,是狀元,他若是誇讚了誰,自然也能有相似的效果。
陳初六無奈,只好寫了一個主題,讓大家當場寫詩,然後評價。他的評價,多半不是用當今朝廷流行的西崑體作為標準,而是用的臨川這些人的文風作為標準。
他的打算,也很簡單。就是想要利用文風推動政治走向,他知道,有志為天下做點什麼,一個人肯定是不夠的。
眾人拾柴火焰高,陳初六得培養一些自己的人。四為詩社,便是一個現成的好地方。以文會友,以文載道,古時有很多文風運動,比如古文運動,都是借推動文風來改變政局,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