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朝大官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百三十章 考技生疏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而現在這策論題目,卻是直指當今一弊,是為漕運之弊!

「論痛革漕弊!」

不止陳初六,其餘考生看到這題目之後,心已經是涼了一半。

要論痛革漕弊,那得知道漕運的弊端在哪裡。這些讀書人知道嗎?當然不知道了,誰有事沒事去關心漕弊?他們就算去關心花船新進哪些船妓,也不會關心這花船行走有何弊端。

但陳初六知道。

陳初六擱下筆,不是不會寫,而是在考慮,該從哪裡寫。想當初陳初六也坐了船,結果與運糧的官船相撞。官船的押綱故意相撞,只為了能訛一筆錢,為自己活命。

他之所以要如此,實是因為給糧的時候,就沒給足,也沒計算沿途的損耗。漕運之弊,似乎很明顯了,那就是考核不周全,制度不完善。

可制度不完善,難道官員不知?難道朝廷不知?說明並不是簡單的制度問題,更深層次,來說運河兩岸的利益實在錯綜複雜。其中最令人痛恨的,便是沿途的貪官污吏了。

可這些貪官污吏,憑什麼能不畏朝廷法度,私受賄賂?還不是因為有大樹遮陰嘍!

要論如何革除漕弊,就繞不開談到吏治,一談到吏治,繞不開觸犯到朝廷之上,某個權貴的利益!

權貴!

陳初六心中直視著這兩個字,想起了汴京風起雲湧的那段日子,想起了李迪不悔與丁謂作對,想起了運河兩岸,苦苦掙扎的百姓……

此時陳初六,只覺得腹內有一股火焰在灼燒胸膛。頓時,雙眼放光,陳初六笑道:「寫就寫,怕他個鳥,大不了勞資再換一個馬甲!」

「是誰在考場上喧譁?!」

陳初六縮了縮脖子,心說怎麼喊出來了。整理了一下情緒,提筆在紙上寫道:「陛下,今日之漕弊,其根在於吏治腐敗……」

只見陳初六蘸飽了墨水,筆走龍蛇,一個個帶著殺氣銳氣的字躍然於紙上。洋洋灑灑,直抒胸臆,從漕弊,說到治國,字字珠璣,矛頭直指袞袞諸公!

今之民生困矣!

大宋雖富,富不在民,富不在國,而在於碩鼠之腹!

今天下大患在於貧!民貧則國弱,國弱則軍無以戰……漕運之弊,亦在於貧。

一篇策論寫完,陳初六方從激動地情緒中回過神來。看了一眼策論,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嘖嘖,沒想到啊,我一天也寫出這種文章來了,陳初六心說,後世的教材會不會收錄呢?哈哈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