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屠戶之女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6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只要能獲得他們的認可和支持,她不需要拉攏任何官員,協調任何鄉紳富戶,也能在寧鄉城裡說一不二,令行禁止。

把查帳的事兒扔給周非白,胡秀兒盤算了下自己手裡的銀子,讓張強去張貼布告。

因為呼延出事而拖延的餉銀,該發放了!

大夏的軍餉標準是太祖皇帝親自製定的,包括供給將士全家的月糧,以及單獨行動時發給將士本人的行糧。

軍中餉銀最高的是騎兵,月糧定額是二石。

普通兵卒的月糧定額,一般是一石。

有家室的額外再發放鹽二斤,無家室的發放鹽一斤。

軍馬每日給豆三升,草料十五斤。

被判戍邊的罪犯,只要參與作戰,也按家人數量給月糧。

四口以上每個月一石,三口以下,每月六斗,沒有家室的每月四斗。

至於行糧,則沒有定額,按作戰需求,操練準備,修築邊關,秋收防禦等,不同行動的難度,以及行程單獨計算支取。

月糧和行糧,全部集中在一起,構成了將士們的餉銀。

在太祖皇帝在位時,西北軍的軍糧還算富裕,發放到將士們手中的一般是糧食和部分銀錢。

後來軍糧一再短缺,加之戰亂頻頻,運輸不便,就把餉銀全部折算成銀錢,發放到將士們手中。

按理說餉銀應該按月發放,但實際上都是三個月甚至半年一發放。

因為邊關戰事頻頻,沒辦法規定一個固定的日期發放餉銀,保不齊那天正在打仗,甚至敵人已經攻破了城門。

再加上朝廷一直拖欠,西北各個關隘基本上都是三個月發一次餉銀。

這已經是顧清晏百般努力的結果了,為了能按時發放餉銀,他經常自掏腰包。

胡秀兒替顧清晏管家的時候發現,他這些年從西北沒帶回來一點餉銀,甚至沒有戰利品,入庫的只有一些皇家的賞賜。

雲雁私下曾跟胡秀兒感嘆,別人去邊關,那是拿命換錢賺前程。

她家小侯爺去邊關,那是既出錢又出命,賺來的前程還得自己繼續往裡面貼錢。

要不是公主和駙馬留下了不少家產,她家小侯爺這日子過的都得喝西北風。

現在要喝西北風的變成胡秀兒了,不用找人問,她就知道,寧鄉城的庫房裡肯定沒餉銀。

就算有,也肯定不夠,孟津他們也不會輕易讓她拿出來收買人心。

所以,她只能先自掏腰包。

第四百九十四章 信應該這麼寫

好在,戰事已經結束,寧鄉城內的一部分守軍,可以按照規定遣返,送回并州府。

原本寧鄉城登記在冊的常駐將士只有六千餘人,按照現在的錢糧折算標準,平均一人四錢銀子,一個月兩千四百兩銀子。

還不到三千兩,其實,也沒那麼多。<="<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