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又不曉得番薯澱粉是怎麼變成粉條。」胡二嫂接話。
「我擔心被人琢磨出來。」杜大嫂說。
其他人聞言紛紛抬起頭看向陶椿。
「不妨事,就是被外人知道了,外陵也辦不成粉條作坊,山陵使會壓下去。」陶椿給大伙兒餵個定心丸,她解釋說:「山陵使已經著手安排人修路搭橋了,就是為了方便各個陵的陵戶來我們這兒。他還打算在我們公主陵開集市,各方面都在籌備,這時候他哪會眼睜睜看著再冒出一個陵削弱我們對周邊各陵的影響力。更何況那是駐紮在帝陵的駐兵以及帝陵的陵戶,哪個是缺糧缺肉的,他們能接觸到貴人,會捨得放下身子推磨磨番薯?」
「你這一說我就懂了,那是不用擔心。」杜大嫂懸著的心落地,她想了想,高興地說:「既然要辦集市,我可要多釀黃豆醬,到時候我家也人來人往的,多熱鬧。」
陶椿看向其他人,說:「你們有啥手藝也想辦法多做點東西,不論是吃的穿的還是用的,咱們陵里有其他陵需要的東西,這個集市才能開得長久。咱們陵里目前只有三個支柱,粉條、油、陶器,粉條和油是日日消耗的,這個能攬住客,陶器卻不能。今年買陶器的陵戶多,這意味著往後五六年沒多少人再大量買陶器,一年燒兩三窯的陶都不一定能賣完,除非像今年一樣,年年有新出的新陶器。」
鄔常順和大堂哥聽得出神,可惜二人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自己有啥獨特的本事。
「大哥,待會兒你們掛完燈籠,就把前天捏的陶坯往山上搬。」木板上晾的陶坯放不下了,陶椿從閒聊狀態中脫身出來,說起正經事。
鄔常順應一聲,手上的動作加快。
「今天上午捏陶網,下午就做陶盤,陶盤跟陶
網的大小一樣,還是比照著火爐的爐口做。」陶椿交代。
鄔常安朝一個大小伙子招手,讓他上山通知一聲,讓李渠帶人下來搬陶坯。
陶網不占地方,甚至能另搭台子擺放,李渠他們來來往往搬大半天,頭一窯裝了一千六百餘個陶網,當天太陽還沒落山,就封窯點火。
制陶網的陶坯薄,孔洞還多,李渠和陵里過來的幾個老人根據老陶匠留下的手信再三商量,決定頭一窯陶燒滿九個時辰就停火,要比燒陶缸、陶罐和陶釜這些厚重的陶器少三個時辰。
次日未及晌午,臨近午時停火,停火後冷卻三個時辰才能開窯。
開窯時是在黃昏,陶椿帶上所有制陶的人一起上山,心懷忐忑地等候開窯的結果。
窯里溫度高得能灼傷人,李渠嘗試著進去,他到底沒做過這個活兒,進去走了兩三步就被熏出來了。
「不行,再放一夜,明早再進窯撿陶器。」李渠渾身像著火了一樣,他不敢再嘗試。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