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跑了20年體育新聞、並專注於網球報導的老記者,趙子桐是國新社體育部受人尊敬的老前輩,中央五套直播重要賽事時也常常邀請他當解說嘉賓。
「聊什麼呢?」趙子桐湊了個熱鬧,「什麼20歲的中國新聞獎得主?」
「叫時鳶,S大中文系剛畢業。」
年輕小伙三言兩語就給趙子桐講明白了時鳶的那些「傳說」:什麼大二就給看上了,在國新社實習長達兩年半,前腳拿畢業證和學位證,後腳就被安排轉正。
19歲時寫下一篇《消失的村莊——回不去的「香格里拉」》,全網累積閱讀量上千萬,被張總編提報了中國新聞獎;
20歲成為最年輕的中國新聞獎得主,同年拿到國家獎學金和S大年度特等獎學金;
21歲出版了自己的非虛構作品集《星垂平野》,一上市就脫銷,被業內評價為「思想深邃,不拘一格,優美的文字下飽含對理想的追求和對現實的反思」;
……
「人一來北京報到,張總編就給安排得明明白白:只寫大稿,不用跑常規新聞。」
「有意思。」趙子桐托腮,「小姑娘有男朋友了嗎?」
小年輕嘿嘿一笑:「這就是最重要的——她還單身。」
「那你還不努力努力?」
「實不相瞞,我今天已經找理由往國內新聞部跑三回了!」
趙子桐「哈哈哈哈」地大笑了起來,順手搜了搜時鳶的名字。那本作品集《星垂平野》有電子閱讀的版本,趙子桐翻了翻目錄,點開了其中一篇人物特稿。
他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趙子桐在這篇文章里,看到時鳶引用了《網——阿加西自傳》裡面的內容。雖然底部有進行備註,但普通讀者很難注意到這些細節。
而趙子桐不一樣。作為一位跟網球打了二十年交道的老新聞人,他不用看備註也一眼就認出了出處。這種微妙的和原作者心靈相通的感覺讓他覺得有趣,於是更加投入地看了下去,就連球友拼命給他發消息問他出發了沒有,他都沒能注意到。
在把這一整篇上萬字的人物特稿讀完後,趙子桐得出了一個結論。
「這孩子懂網球。」
「啊?」旁邊的小年輕顯然沒反應過來,「她看著不像經常運動的樣子啊?」
「文字里所傳遞的『內核』,我是絕對不會看錯的。只有喜歡網球的人才會處處強調mental這種東西,她雖然寫的是『精神力量』,但我知道她指的就是網球圈子裡所說的mental。她引用阿加西自傳更是印證了這一點。」趙子桐又笑了起來,「很有趣啊。我這兒還真有一篇大稿可以給她寫,我去找老張聊聊。」
******
北京798藝術區。
這片先鋒藝術的聚集地之上,多得是膽大前衛的新銳藝術家。包浩斯風格的廠區,各式各樣的畫展、影展、手工藝品,共同組成了這一特別之所。
陸姍姍在798租下了兩間打通的門面。水泥牆,冷調燈光,一張又一張被放大的照片,右下角寫著攝影的時間和地點。
這是她的個人攝影展。她學習攝影雖然才兩年,但因為個人風格獨特,色彩運用膽大而濃郁,故而在網際網路上斬獲了大批粉絲。如今她本科畢業,乾脆搞了個為期兩月的私人影展,算是送自己的畢業禮物。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