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的人講究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孝道,雖說這會是小孩的氣話,可兩邊都挨著鄰居,誰知道會不會傳了出去影響他們的名聲,合該小心些。
想到這裡,宋沂趕小雞似的攆著人回窩,「衛媽媽,你領著他們兩個回屋去吧,我去前頭看看。」
這裡說的前頭,是指前邊天井院子。
宋沂她爹宋長洮如今做著延清縣的縣丞一職,按理來說,宋家是該住在縣丞衙門後邊院子裡的。
只是當時宋家還沒分家,算上住一起的宋沂奶奶、大伯、大伯母等等,家庭成員將近兩位數,那縣丞衙門後邊的院子才只幾間屋,實在住不下這麼多人,因此才搬到了離縣衙兩條街的街上典房居住。
這街上住的多是衙門官吏,所以討個口彩,喚作吉祥街,街中有道高井巷,宋家就住在巷子東邊第一家。
這宅子是個小巧的二進南院,不同於河邊長樓高挑,也不似京中合院廣闊,它四面都有屋子建築,屋頂聚攏露出中間空隙,形成了前後兩個天井院。平常家裡來客時,都在前院的正房堂屋裡頭接待。
堂屋木壁後頭有個後房門,從這裡過去才是女眷們居住的後天井院。
後院左右廂房各有三間,到底是個三間二層的繡樓,二樓如今只住著宋沂一人,一樓的東西兩間則是宋淮宋揚姐弟兩的屋子。
原本衛媽媽是陪著兩姐弟邊上睡的,兩姐弟年紀漸長分屋之後,衛媽媽分身無術,便改睡在了後院西廂房,夜裡轉而照看宋沂的娘親。
先前衛媽媽口裡說的兩個病人,一個是初春時節著涼發熱的宋沂,另外一個嘛,就是久病多年的冉母冉霽了。
冉母自打六年前生了雙胞胎之後就落下了病根,身子虛弱氣血貧瘠,略走走就心慌氣喘,稍動動就眼暈耳炫,做不得力氣活計,幹不了精細分工,一日裡有大半日都在床上臥著休養。
這幾年宋父把凡是能請動的大夫都請來瞧過了,就連隔壁府城的名醫章太醫,也托人寄過帖子懇請能來為內人看過病症。
到末了,還是那位章太醫看出了名堂,與宋父實話實說道:「這病並非是什麼疑難奇症,而是府上夫人當初生育時傷了元氣,影響了根本,病不難治,只要長時間調養補氣血養元氣便能慢慢好轉。」
洋洋灑灑一大堆,其實就只一個意思——這病得靠錢養。
畢竟那調養的湯藥價值不菲,每月光是去藥鋪買藥就得一二兩銀子,趕上冬日藥價昂貴時還會漲上幾錢,這樣大的開銷,就算宋父做著縣丞,靠他每月六石五斗的俸祿也就將將能夠持平。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