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臣女素來有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宋知音不疑有他,點點頭,「說來,我也餓了。」

兩人朝著齋堂走,紀平安問:「知音表姐,來汴京前,父親告訴我宋家是個大家族,枝繁葉茂。宋家親戚很多嗎?」

宋知音笑道:「你不就是咱們宋家的小表妹嗎?」

說笑歸說笑,宋知音還是認真回答了問題:「宋是大姓,分好幾族。我們宋家所在的這一族是其中最大的,一村幾百人皆是。宗族親人之間,同宗同堂,相互幫襯提攜,方能將一族發揚光大。當年先輩上京趕考,家貧人微,便是多虧了當時在京為官的族人資助。後來先輩被舉薦為七品官員,也是得了家族在朝中前輩的照拂。否則,先輩還不知要等多久才能等到一個空缺。後來,隨著先輩在朝中站穩腳跟,也開始承擔起資助和提攜同宗族人的使命。再然後是爺爺,後來是爹爹,大哥,二哥。隨著爹爹這一脈官職越來越高,所要承擔的提攜後輩的責任也就越重。」

紀平安:「這麼多人嗎?同族之中,家境貧寒,來京趕考,要怎麼資助呢?直接給錢嗎?」

宋知音:「幾百人看起來多,其實真正能夠得族中長輩幫忙聯繫我爹爹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日子安穩,沒有讀書的天賦,無法被培養。有讀書天賦的族中之人,從他們鄉試開始,族中長輩便會刻意關照他們的成績,若是有天賦的,家中無力供養讀書,便會由族中長輩做主集資,資助他們讀書,赴考。而在這些有天賦的學子中,只有能考上京的人中龍鳳,方能被族中長輩推薦給我爹爹,由我爹爹安排他們的衣食住行。其實說是這麼說,但每年學子何其多,幾百人中出一個讀書好,又能在萬人之中脫穎而出,考到京城的,太難了。這樣的人是族中的寶貝,也是鳳毛麟角,以至於我爹爹年年修捐款修祠堂,這十年來,總共照拂的也不超過兩個。這還包括今年才來京的遠方堂親,宋明禮。」

說到這裡,宋知音嘆了一口氣。

其實一族能多出一點當官的人,同族之間相互幫襯,相互提攜,爹爹在官場之中也能輕鬆一些。

可是誰能料到這麼多年了,他們這一族除了爹爹大哥二哥,愣是沒出過幾個能參加京試的,更別說及第了。全在地方考就斃了。

今年的宋明禮,據大哥說,爹爹專門考驗過他的文采,甚是稱讚,很有機會考中進士,但距離三甲仍然很遠。

紀平安問:「遠房堂親,很遠嗎?」

宋知音笑著說:「都出五服了。」

紀平安:「那確實挺遠的。」從血緣關係上,宋知書和宋明禮談戀愛沒有任何違背人倫的問題。

紀平安和宋知音回到齋堂,沒等一會兒,其他人也陸陸續續地回來了。

宋知書最後回來。

紀平安心裡好奇多看了幾眼,但又很快收回了視線。

說到底這是宋知書自己的人生,她只是一個旁觀者罷了。

雖說,貴族來普法寺參加法會,放棄了『大部分』的特權,但是該有的優待還是有。

到午飯時間,宋家一行人被請入了單獨的齋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