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穿康熙家的嬌丫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梁九功在心裡狂贊皇貴妃娘娘,萬歲爺與太子爺和好如初,皇貴妃娘娘實實在在的功德無量啊。

第136章 情思

太子從前學習治國的道理,學習如何治國,熟讀四書五經,那都是紙上的學問。

跟著康熙出宮巡幸,看康熙如何為帝,如何處置政務,這是言傳身教。但到底看見的太有限了。

他自己出去看到的東西,就更多些。看見問題後,所進行的都是獨立的思考。

寫在疊冊之上的,便是太子這三年來思考的結果。

「這個問題,朕也想過。」

「這個問題,朕尚未有處置的辦法。」

瑤令看著父子倆坐在一起,一點點的研究太子疊冊上所書寫的問題,心裡有一種舒緩的愉悅。

他們父子沒有走到最後那個結局,這是讓瑤令特別高興的事情。

她是想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成。現在看來,做得還不錯。

康熙有所改變,太子也沒有養得過於嬌縱不知人間疾苦,那麼往後數十年的父子兄弟相爭的難過痛苦事,應該都不會再發生了。

當初封妃的時候,康熙就不願意,想要直接封她為貴妃。是瑤令自己攔下來的。

她沒有那麼在意位分,甚至在當時的情形底下,若是要封為貴妃,引起的動盪真是難以言明。

現在回過頭去看看,只是封妃,就已經讓佟佳氏與鈕祜祿氏鋌而走險膽大妄為了,若是貴妃,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搞破壞。

她記得自己說的話,但求安穩。

當時最在意的,是太子的心情。實際上更深一層在意的,還不是康熙麼。

若那時封了貴妃,太子心緒不穩,再被有心人挑撥,極有可能與康熙之間誤會漸生。

太子當時所立,確實是被大清當時的情形影響迫不得已為之。但之後康熙對太子的培養可謂是嘔心瀝血。

太子十來年的刻苦努力學習也不是假的,都是用心血時間和精力換來的。

瑤令不願意他們父子的心血付之東流。

現在這樣,就很好。

瑤令親手煮了牛乳茶,送到父子倆的手邊。

康熙的三分糖,太子的五分糖,都是根據父子倆的口味特製的。

又親手剝了些核桃送過去。

父子倆要用腦,吃點這個挺好的。不過不能吃多了,吃多了一會兒就積食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