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先生也習慣抽前區和中區的學子回答問題,因為這兩個區域的學子都是入學超過三年的學子了。
坐得越前面,入學讀書時間就越長,先生們自然喜歡抽問這些學生了。
後面,大家發現這個規律,為了避免被先生抽問,能力不行的就喜歡靠後坐。
對於那種一直沒長進的,上課也不認真聽講的,先生們也喜歡把人往後區挪,來個眼不見為淨。課上抽問,難點的問題也都是抽前區的人回答。
漸漸地,學堂就形成這樣一股『成績排位』的風氣了。
孔少傅一開始不支持這股風氣,每三年就會給學子們排座,按入學年紀,後面的往前面挪。
但是他發現那些『學渣』坐在前面,要麼一問三不知,要麼睜著眼神遊天外,要麼私下搞小動作,弄得他們講課的都沒心情了。
後面孔少傅也不管了,雖說每三年還是會排位置,但學子們自己覺得能力不足想往後坐,他也不管。再有其他先生覺得誰表現優秀,把人往前排位置挪,他也默許。
總之,沒有老師會不喜歡聰明上進,努力謙遜的好學生。
朱尚炳要是一來就主動坐前區前排,孔少傅還要多看他一眼,接下來就要考驗一番,有真才實學孔少傅自然歡喜,要是自視甚高孔少傅就多敲打磨礪。
教過的學子不說成千上萬,那也是成百上千了,連朱棣那樣的刺頭都教過了,孔少傅還怕什麼。
就怕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懶散擺爛的。
孔少傅雖然也多對前區的學子提問,但他與別的先生不同,中後區位置的學子也時常被他抽問,同樣的問題,挑幾個人回答,才不管你坐得遠還是近。
所以啊,大本堂的學渣們最不喜歡上孔少傅的課了。
答不上來被課堂罰站就不說了,還要被罰抄書,抄到你對那個問題『融會貫通』為止。
你說說,學渣們能不痛苦嘛。
偏偏大本堂最不能惹的先生就是孔少傅了,皇子們顧忌朱元璋,不好對著幹,皇親貴族子弟更怕朱元璋,自然也要縮著脖子老實做人。
至於能被選作伴讀的學子,都是謙遜好學的,聽孔少傅講課對他們來說是求之不得的,更不可能沒事找事了。
在某些個不學無術的刺頭畢業後,大本堂在孔少傅坐鎮下,學堂紀律和氛圍都還算不錯。
孔少傅打量完落座的秦王世子,抬腳步入殿中上首,先生們授課的位置,剛一站定就聽見後區動靜。
幾個宦官抬著三張書案,就在靠近東宮皇孫朱允熥落座的角落位置,一字排開,朱高煦,朱高熾和朱濟喜相繼落座。
小郡王朱高煦不過五六歲孩童,剛入學,坐在後區是正常的,甚至還能去隔壁啟蒙學堂再學一年,不用急著來主殿讀書。
但那兩位....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