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這眼神清明,紅光滿面又走路帶風的樣子,還真沒誰能昧著良心說他年老體衰。
「陛下不用擔心臣的身體,臣還能輔佐陛下,造福百姓好多年呢!」袁松伯精神奕奕,不卑不亢地道。
永安帝怎麼也沒想到,袁松伯一個滿身清譽的文臣,居然是塊滾刀肉。
他都說了讓他告老還鄉,他居然把他的所有理由都給撅回來了不肯走。
這老東西還狡猾地沒把話說死,給他留了台階。
若他不順著台階下來,鬼知道外頭那些本就對他不滿的文人與百姓,會把話傳得多難聽。
到時候,他本就身陷天災帶來的污名中,今後更會變成容不得清正臣子仗義執言的昏君。
於是,永安帝只能皮笑肉不笑地道:
「看來的確是誤會,既如此,大家便來說說淞滬之戰的論功行賞罷。」
永安帝轉移了話題,讓袁松伯辭官一事頓時不了了之。
袁松伯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眼中滿是堅定。
他原本也打算一走了之,全了革新黨的錚錚鐵骨。
然而,最後那一刻,他想起了觀主。
觀主說:不能拯救天下萬萬民,就先著手拯救觸手可及的幾十數百上千人!
觀主給了他珍貴的仙露,讓他喝下多活幾十年,才能造福更多百姓。
他不能辜負觀主的期許,也不能辜負重新踏入朝堂的自己。
沒有權力,他什麼也做不到。
所以,他依然會堅守自己的底線。
但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能叫他主動退走!
神靈降世只幫著打了前半程的仗,後半程反攻倭寇老巢,卻是鄭元乃自己帶兵真刀真箭地拼出來的。
按理,自該好生嘉獎。
天災對整個朝廷都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也是時候來一樁喜事進行沖刷。
而且,鄭元乃是永安帝親自提拔的,他是有心想將這年輕有為的小將栽培成本朝將星的。
於是,永安帝較為明確地表了態:
「鄭元乃這小子,有名將之風,可堪重任,依諸愛卿所見,這次他立下大功,該如何封賞啊?」
鄭元乃之父鄭百戰是定國公麾下大將。
朝上與定國公親厚的官員們聞言,立刻就幫著美言起來。
說鄭元乃此次抗倭的戰果,當為永安朝之最,應重賞告慰軍心。
既然鄭元乃在對付倭寇上確實有一手,那便不妨讓他全權主導大魏沿海的抗倭事宜。
這話剛說完,立刻便有本家是東南或者東部沿海豪強的官員跳出來反對: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瑟瑟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