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佩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皇帝在做困獸之鬥,佩圻便一如既往,作壁上觀。

家中孫兒小時也曾質問他,為何吃著天子給的飯,不為天子解憂愁。

佩家僅是小史之家,他們是歷史的奴役,是文字的奴僕,他們必須置身事外,才有佩門的千年傳承。

孫兒說無視黎民的性命,忽視君王的困境,佩家跟那夾著尾巴求生存的狗又有何區別,這傳承要了有何用?

當時,他與他兒,對著如此發問的孫兒,皆一言不發,沉默如石。

佩門三代,佩圻小時如此問過父親。

佩准小時也曾如此問過佩圻。

換到如今,換孫兒如此朝他們發出他稚童的不解。

佩圻與兒子,一如當年自己的父輩一般,對提出問題的後代,沉默相對。

人生,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

人性,是一隻只陰暗的爬蟲,爬在歷史的各個角落,告知後來者,我曾殺人無數,吃人無數,我視他人如草芥,我視百姓如螻蟻,我吞掉了無數條性命,而他們連名字也不配有。

比如,史記上,周順帝三年,南方雨三月,死五十萬。

佩家的秘史上,那一年,順帝上位三年,南方下了三個月的暴雨,瘟疫暴發,涉及周都,有大臣上書屠城,順帝屠一城,可周都還是有瘟疫者頻頻發生,順帝又屠一城。這時,周都內宮出現了瘟疫者,順帝清空後宮,殺五千餘人,連帶下令,屠盡南方六城,計二百九十萬人。

屠城的將軍及士兵,分瓜了這些屠光了百姓的城池,擁城池為王。此次封賞,乃周王朝十六年後滅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大城池的城主,成了鄭王朝的開國皇帝。

最大的劊子手成了開國皇帝,在史書里沒有留下片刻痕跡,史記上寫的是周順帝後期各地民不聊生,有城邦城主不忍黎民百姓受罪,揭竿而起。

這便是歷史。

由強者書寫。

佩門的傳承,便是給歷史寫出另一道樣子,有些歷史,他們的後來人在當時可以改寫,更多的,正史還是會隻字不變,佩門沒有做出改變歷史的能耐。

佩門也是一個需要繼承者認同先輩理念,方才能繼續傳承下去的人家,他們隨時都會消失在歷史從不會提及的小小角落裡,不予人而知。

他們也活在風雨飄搖之中,只是心性讓他們沉默不語罷了。

稚子尚小,無法明白世事的複雜,人性的骯髒,他赤誠善良,他想為每一個他看到有困境的人排憂解難,皇帝和百姓在他眼裡,是一樣的,是有困難就要幫助的人。

等他像他父親一樣的年紀,身邊皆是一些搜刮百姓的錢財拼命往上爬的同僚,等他朝人伸出援手,那受助之人卻想砍掉他的手,甚至要殺掉他的命,霸占他的錢財,凌辱他的妻女,高高在上,洋洋得意,慶祝自身的強大時,興許那一日,他會明白,這世間事,從來不如人所嚮往那般美好。

孫兒沒有等到為官時,就明白了。

他十來歲在書院那等爭鋒不斷的地方就懂了不少事,等到妹妹進宮,一朝夢碎,小小兒郎終長大,也成了那心思深沉的籌謀者。

長大的孫兒不開心,佩圻知曉。

可世道便是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